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翠香 《哲学动态》2006,(10):32-35
“幽灵”作为一种隐喻,它与意识形态概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以致两者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传送与转换呢?德里达以“马克思的幽灵们”为范例说明了两者的关系。他的观点概括起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的特征;二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建构具有不可还原的宗教模式。一、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在德里达看来,意识形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与幽灵产生的条件极具相似性。我们知道,幽灵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它不是精神,但与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精神,就没有幽灵;幽灵不是肉体,而是正在形成的肉体。这种既不是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利科对承认问题的思考为方法论框架,考察批判理论在关于承认与礼物关系方面所具有的局限性。作者将为承认而斗争的概念追溯到黑格尔和科耶夫的作品中,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入了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的礼物哲学思想,以挑战前者的斗争承认哲学。但是斗争承认和礼物交换概念在解决文化冲突和交流的问题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以文化主权、竞争性为特征。在利科的解释学视域下,我们应考虑到人类的弱点和基本的伦理责任,用一种不求回报的礼物概念取代传统的承认概念,以达到对文化间他者的理解和感激。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以症兆、幻象、大他者、实在界、对象a、剩余快感等概念来解释和分析当代意识形态万象的新路径。这一新路径既包含了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话语机制”,又补充了一种先于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快感逻辑”,从而为探讨当代意识形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承认与蔑视——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断和批判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方面,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缺乏现实性和社会性,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和解释西方社会一些新运动的产生及其承认问题的实践需求,因而日趋走向保守和无力。面对这个困境,哈贝马斯的后继者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重新回到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社会道德冲突模式,力图实现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5.
外刊学论     
奎因:“语言学与哲学”(Quine,W.V.O.,“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Language and Philosophy,Sidney Hook e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哲学从语言学中获益多少,或者语言学从哲学中受惠如何,对这两方面,乔姆斯基都提出了疑问。但他沿着支持唯理论而反对经验论的路向,确实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语言学在某些方面对哲学产生了影响。无论如何,我们必定都同意乔姆斯基的以下观点,即对先天结构的描述应该试图满足两种经验条件:(1)我们必须把生物体的结构看做一种先天的属性,这样我们才好解释如下事实,即基本的语法是如何在给定条…  相似文献   
6.
尽管今日"社会批判理论"已不具有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意义,但它依然保持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性,即寻求一种具体的规范性批判形式.  相似文献   
7.
当谈到感情、情感或激情时,我们不是指一个简单现象,而是指一个提供不同维度的复杂现象。澄清那些现象之间的关系正是问题之所在。经验检验不能断定痛苦和流泪是否是通过一种非逻辑的因果性而连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事件,还只是用两种不同方式描述的一个现象,这就像实验不能阐明照明和释电是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不同的事件,还是用两种不同方式描述的一个事件。上述问题确实不属于经验检验的领域,而属于观念研究领域,因为我们不是要检验事实,而是要澄清概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在《追补的革命》一文中混淆了关于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倒台的规范性和描述性的断言。哈贝马斯将这个事件称作“追补的革命”是简单地把它作为现代性的扩张来把握。在比较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和后期著作论技术亚系统的社会控制问题之后,我指出哈贝马斯已经忘记了他在1968年所学到的重要教训:政治控制和技术-经济控制的两个孪生极端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公共领域缺乏民主潜能。这些革命(1989)表明,东欧国家的革命正在克服像1968年的学生及其革命曾克服的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安乐哲 (RogerT .Ames)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前海外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并是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的负责人、国际《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英文《中国书评》杂志主编。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