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明末高僧蕅益智旭的著作文集<灵峰宗论>,乃由其门人成时法师负责编辑而成.近百年来,印光法师和今人释宗舜先后发现了成时法师有妄自删改其师著作文字的事实,并对删改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又结合一些新发现的材料来探讨删改问题.本文先以<宗论>被妄改的事实为基础,为质疑<灵峰蕅益大师自传>(置于<宗论>卷首)一文的真伪问题提供了三大依据,后又以<周易禅解>序跋文本在<宗论>本中如何被删改作为典型例证,结合智旭单行本著作内容与<宗论>本的比较,具体分析成时编选和删改<宗论>的一系列特点,证明<宗论>虽然已被成时删改,但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文还意在告诫学界:如果借助<灵峰宗论>来研究智旭及其相关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其中文字材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2.
清初以来记述明末高僧蕅益智旭生平事实的各种材料,大多来源于《灵峰蕅益大师自传》,而且存在转述不准确或误解等现象,如对智旭生卒年月的表述明显存在差异;《灵峰蕅益大师自传》并非全部出自智旭之手,其中有近一半文字是由其门人成时法师增补而成。为了澄清事实,本文梳理和考辨了一系列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求签是一种简便的占卜活动,在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求签的迷信,影响民情风俗,其流行面很广,但却极少有人能真正识辨其本来的面目,原因就在于历代学者对此少有问津。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这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呢?本文主要从《易》学的角度,结合文学、史学、术数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对此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文字认为所谓签诗,是一种以古代韵律诗为形式并仅供求签占卜之用的卜辞,归根给底是《周易》卦爻辞和《易》卦占卜术发展和变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思想是近代佛学大师欧阳渐先生提出来的。该文考察了欧阳渐对“佛法”的理解,并在对“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客观评判”、“如何合理发扬”欧阳渐“佛法”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简要分析了该思想的成因、价值及其学术意义。该文认为:要客观评判欧阳渐的“佛法”思想,应该正确区分“佛法”与“佛教”、“佛学”的关系,全面理解其“佛法”思想,并根据“佛法”的实际来加以评价;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始终为人类所必需,乃是欧阳渐“佛法”思想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值得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5.
易学研究方法是传承和创新易学思想理论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易学研究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结合易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以探讨问题的方式,深入思考和总结与易学研究方法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试图构筑一个探讨易学研究方法论的崭新平台,为研究易学提供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解读晚明高僧蒲益智旭《周易禅解》文本发现,智旭在解《易》过程中把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充分阐释了“易道即是乾道”、“佛性即名乾元”、“易道皆有佛性”的思想,为其禅易相通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思想既开创了易佛思想沟通的新思路,也是对中国佛性论的继承和创新。 谢金良,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观易学文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易学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强调把易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确提出一系列观点:应该合理界定易学的名称范畴,密切关注易学文化的传承问题,逐步拟定易学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明末高僧(?)益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禅学解释,在理解易佛关系问题上勇于创新,比较系统地构建了独特的禅易相通思想理论.本文以《周易禅解》文本内容为依据,结合《灵峰宗论》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从“易即易理贯彻始终”、“易理即自心之易理”、“易理即无住之佛理”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出“易理与佛理本无二致”是智旭的一大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易》思维是华夏美学话语的思维原型之一。李定先生在《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中也阐述了相关问题,他认为要理解这一始原性思维必须回到卦爻符号的语境,进而建构现代易学,此可谓别开生面。另外,他还认为刚柔是《易》之美学思想的基础,与此同时重点论述了《易》思维的中和之美及其特性,从而为研究中国美学的核心话语中和之美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预测学,主要由原始占卜术、《周易》占筮学、术数学三部分组成。由于落后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历代的预测学术在各种政治决策中都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术文化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为视点,分别从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证古代预测学术变异发展的脉络及其决策功用:原始占卜术对上古政治决策的左右;《周易》原理在政治决策中的功用;易学术数的发展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文中对易学与术数关系研究方面存在的个别问题,也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