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蔡蓁 《道德与文明》2010,(6):130-134
基因提升这项新兴的基因干预技术存在潜在的危险。把人的基本功能提升到正常水平之上的技术可能会妨碍某些关键的内在善的发展,这些内在善对人类幸福来说是必要的,而且是只能通过参与某些具体的实践才能够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价值具有普遍性吗?价值的普遍性与价值的多元性相冲突吗?该著对这些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作出了批判性的反思。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试图理解哪些是价值的普遍性真正所蕴涵的内容,并借用《小王子》中的故事生动地表明合法的差异性,尤其是个人所拥有的独特的依系关系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并不构成对“价值普遍性”的威胁。该著对社会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简明、精辟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性化的解释,对法律、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将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当Haidt强调社会性推理的重要作用时,该模型与精致化的理性主义模型的对照已经被弱化;另一方面,Haidt对慎思推理的作用所施加的限制也使该模型缺乏足够的概念资源来对直觉发展的历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做出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蔡蓁 《哲学动态》2023,(1):69-78
动机内在主义主张第一人称的道德判断与行为动机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经验研究虽然不能在积极的意义上证明这种观点,但能够通过举出反例对它提出合理的质疑。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对内在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论证,VM患者能够像正常人那样作出道德判断,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动机,因而可以被看作现实世界中的无道德者,并构成内在主义的反例。但是,对相关证据的考察表明,这种挑战低估了从神经生理指标推断出心理状态的难度,以及动机状态的复杂性,因此并不足以对内在主义提出决定性的反驳。不过,视野更加广泛的经验研究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动机内在主义要作出进一步的回应,可以尝试对VM患者的动机状态作出更好的解释,或者转向有条件的内在主义,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对所适用的行动者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