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苏怡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3):391-399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对语言的习得程度是决定ASD儿童早期科学干预效果和最终预后水平的关键。以往ASD儿童语言研究多局限于英语ASD儿童, 较少有研究探讨不同语种ASD儿童语言习得的普遍机制。本研究拟结合汉语独特的语法属性, 通过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眼动实验考察2~5岁ASD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理解程度, 通过共同注意游戏评估ASD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 同时分析ASD儿童语言环境中相关语法结构的输入频率。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学龄前ASD儿童的语法习得, 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的深层机制, 包括探索人类特有的语言机能对包括ASD儿童语言习得在内的人类语言习得的作用, 同时考察社会交流障碍与语言环境对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侯文文  苏怡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58-2569
孤独症语言障碍的表现之一是词汇发展滞后, 可能与其注意和记忆损伤有关。当前研究结果表明, 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词汇时难以利用社会注意提供的有效信息, 且其注意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 这可能导致其形成的物体-词汇的联结不稳定, 影响其进一步将这种联结整合到心理词典并保存在记忆中。未来研究应探究联合注意影响孤独症儿童词汇学习的发展轨迹和机制, 儿童的词汇知识对其词汇记忆的影响, 并关注自然场景中孤独症儿童的词汇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