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市民社会”及其历史地位──兼评“重建市民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因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一股“市民社会”热。出现这一思潮的具体背景,邓正来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一书(此书是论文集,由邓正来和英国学者J·C·亚历山大编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导论中已交待得很清楚,本文不再赘述。通读此书,加上国内一些刊物所发有关市民社会的文章,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对市民社会缺乏历史的考察。也正因为有此不足,这股思潮中出现的重构市民社会和市民精神的价值指向,便缺乏现实的基础,或者说缺乏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本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还是一种目的论?本文认为应是一种决定论,它清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表述中。但唯物史观昀决定论又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关键在于怎样全面、科学地理解和解说人的意识、自由意志和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本质规定性,尤其它与自然规律的相互联系。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既是人的活动之自由或不自由的现实的限制,同时也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和呈现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结构和实现形式。这里,人的社会性及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对人与自然作辩证的统一的理解的重要中介环节。与其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唯物史观决定论的人学与宇宙论前提,并结合近年来的有关讨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自然规律”概念。  相似文献   
3.
谢洪恩同志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3期和1990年第3期所发表的《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和《对道德适应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两文,指出道德在具有社会功能、肯定性适应功能的同时,还兼备个体功能、否定性适应的功能。谢洪恩同志对道德功能类型的分析,是精辟的,读后深受启发。略歉不足的是,两文对道德本质以及本质的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颇有偏差,尤其是在方法论上把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与经济基础、社会物质结构割裂开来,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当代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生活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制度性伦理道德这一范畴入手,探究市场经济基础上伦理道德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建设过程中所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大致地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制度性的道德体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体系。所谓制度性的道德体系,是指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和通行为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制度性道德体系由来已久,如盘子所言的行“仁政”,这“仁政”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体系的核心,但…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探索亟待加强。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关问题入手,对当代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必须面对的几个原则问题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也论生产力的实质、动力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民同志在《论生产力的实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对生产力要素、体系(系统)、结构、内在动力的理论提出反对意见,其中不乏合理之处,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脱离而存在。但文章认为生产力无要素、无体系和结构,无内在动力却是错误的。我们在本文也谈一点与张文相反的意见,请教于张守  相似文献   
7.
体制的道德性与目前道德伦理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型,它引起了整个中国原有社会结构的巨大调整,并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市场体制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调整,对人们道德实践、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无疑是当今中国道德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日常谈话的重要论题之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在市场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平将得到提升,还是将被诱人万恶的“原罪”,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述。本文拟在对“体制的道德性”范畴作探索性讨论的基…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李延明同志肯定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正确的,但拒斥它们是社会历史范畴却是片面的。因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和个体的统一体,人们的社会关系既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外界条件,又是人以社会为主体认识、改造自然的内部条件;所以,人类怎样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  相似文献   
9.
要科学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近年来,《哲学研究》杂志上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图式是“五阶段”还是“三阶段”的争论,为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然而,笔者以为,有些文章虽然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来讨论问题的,但并没有能从完整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和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出发来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为此,首先应当完整地复述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理论的真谛,尔后才能科学地而不是教条主义地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