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代首批佛教官寺设立于高宗乾封元年(666),系以高宗封禅泰山为契机而诏立。乾封元年诏立的这批佛教官寺并非通过诏令统一赐额,而是以封禅泰山后各地出现的不同祥瑞分别命名。高宗乾封元年的佛教官寺还具有诸州立寺、统一度僧、观寺并置三个特征。高宗官寺的这些特征基本为之后的三次佛教官寺设立,即武周天授元年(690)、中宗神龙元年(705)和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所继承,对唐代佛教官寺制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隋文帝仁寿年间先后向全国一百余州分送舍利并造塔供养的事件在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也是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番州弘教寺分安舍利塔铭》则引出了隋代有无分安舍利这一制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塔铭》中时间、地理、职官、隋代舍利安放制度、铭文内容等方面的考证,并结合《塔铭》在历代金石文献中的著录情况以及清中叶以降金石学极盛的历史背景,确定《塔铭》应是清代中后期碑贾为牟利而伪造。因此,隋代只存在文帝仁寿年间先后三次统一在全国一百余州安放舍利的制度,并无所谓分安舍利之制。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角度探讨佛教发展的轨迹,不言而喻是深度理解佛教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李映辉先生的专著<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为佛教在唐代空间舞台上的展开揭示了一幅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