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聂士全地藏菩萨在佛教诸大菩萨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称地藏信仰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社会的地神崇拜,佛教创立以后,则把地神崇拜归于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随着地藏诸经典的翻译,地藏信仰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向民间广泛地渗透普及。...  相似文献   
2.
聂士全 《法音》2005,(5):33-38
佛日契嵩《广原教》第十六至十九章,分别论及尊僧、籍僧、住持和僧官问题,它们构成传统中国僧伽生态的基本环节,前一说明作为人天师表的僧伽,具有深植普遍尊敬的殊胜品格;后三则关涉佛教的世俗形态,及依凭世法对僧众予以行政管辖的现状。有宗教,则必有专职于宗教实践的修道人员。作为宗教存在,他们上通神圣或终极之道,追求生存等现实问题的根本解决。作为社会存在,他们是神圣与信众之间的桥梁,具有引领凡俗趋向终极真实的功德和意义,同时又与世俗社会发生种种关联。出世追求与世俗生存的矛盾是导致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晚唐以来的儒学运动,…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我国经历了近两千年传统佛学的发展阶段,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冲撞、影响、融合,终于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思想,深深注进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十年文革的低谷,本世纪末,大陆佛学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传统佛学,重新审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已成为众多学者思索的焦点。本文以中国佛教界的刊物1991年以来所载有关文章为主,兼及其他报刊,对这一段时间围绕佛教的性质、地位和社会作用等理论问题所作的探索,作一简单的介绍。一、关于佛教的文化属性及文化功能“佛…  相似文献   
4.
本文原是太虚一次学术讲演,表达了太虚对佛学基本思想和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共分五章:第一章“佛学大纲”,简要勾勒出了中国佛学的大纲。中间三章用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中国佛学的发展脉络:一、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二、禅观行演为台贤教,三、禅台贤流归净土行。最后一章表达了作者重建中国佛学的意旨。  相似文献   
5.
三教关系史上,天台、华严等宗的释经著作,真正揭明了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哲学思维上的差异性。释智顗区分了世间之实与出世间之实,他的“十法成乘”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挑明了佛教区别于其他观念体系的个性。释澄观、释宗密以诸法唯心的佛法原理为立足点,指出传统中国哲学的一多之思与佛学思维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6.
﹃同向毗卢遮那顶上行﹄欧阳渐佛法化世理论刍议聂士全欧阳渐(1871-1944)为民国时期一位影响卓著的佛学思想家,在活跃的近代思想史上,他所建立的佛学理性思辨体系自成一体。欧阳先生为应人应世而借佛法建立一系精神学说①,一方面是为了明心见性,实现个体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