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隔代教养对儿童人际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祖父母隔代教养问卷和自编的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人际和谐问卷对贵州省都匀市6~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15.0和Amos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女生在家人和谐与传统型教养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族际和谐上与父母同住的儿童要显著高于与祖父母同住以及与父母、祖父母同住的儿童;各种隔代教养类型与儿童人际和谐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隔代教养对儿童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