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部件的语音信息对于中文假字和非字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个实验探索部件的语音信息在人造汉字判断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操纵部件的独立性和部件位置的合法性分别探讨部件语音信息和位置信息对于人造字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部件不独立的假字相比,判断部件独立的假字需要更长的时间,正确率也更低;但是部件的独立性并不影响对非字的判断。实验二通过控制部件本身是否发音和部件是否能做真字的声旁这两个因素,发现上述两个语音因素均影响假字的判断:和部件本身不能发音的假字相比,判断部件本身能发音的假字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和部件不能做声旁的假字相比,判断部件能做声旁的假字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结果还发现部件所包含的语音信息越多,假字判断的正确率就越低。在最后的讨论部分,根据实验结果构建了一个关于识别人造字和低频字的认知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提取汉字语义时是否受到形音信息的影响。实验以16名在华的韩国留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句尾歧义字实验范式,句尾字包括四种条件——符合句义的目标字、目标字的同音字、目标字的形近字和无关控制字,后三种类型的句尾字构成了歧义句。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句义是否正确。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同音干扰字的反应时明显短于对形近干扰字的反应时,对同音干扰字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对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的判断正确率,而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无论在正确率还是反应时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韩国留学生在阅读汉语时,汉字的语音信息自动激活,并促进语义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国内外有关语言习得的研究,使用自编的语音加工策略调查问卷,调查和分析了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了性别、开始学习英语年龄、系别专业以及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个不同过程对于语音加工策略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听、说、读、写这四个不同的过程中,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情况有显著的不同;在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上没有表现出性别以及年龄上的差异,但是在起始年龄阶段上以及院系之间存在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对于语音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