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意境即是情景交融"这种传统看法,虽然在近年来受到不小的质疑和挑战,但是它对于意境范畴的核心阐释地位依然不容动摇.尽管不可以将"情景交融"看作"意境"内涵的唯一诠释,但是"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是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古风先生的《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一书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中,针对中国传统文论诸范畴在当下中西文论融汇的境域下在传播、应用上存在“边缘化”现象等问题,合理、系统地构架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古风先生积多年之学力,完成这样一个深刻而又极富现实意义的课题,对中国文论的现代化研究来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在《周易》经传接受现象中,作为接受本文的《易经》应该被看作一个典型的"言—象—意"的层级化生命存在,而不是一部"客观"的史书或卜筮之书。它联系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却又不局限于形而下的实体性的存在,这些内容被物化为实在的文字符号与卦爻符号后,并不代表《易经》本文的完成。只有在接受者的解释过程中,由言及象,由象达意,实现一种生命体验的超越,才能实现《易经》本文的生命存在。它也不是一部封闭的、客观的本文,而是一部面向接受者开放性的、极富召唤性的本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