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以罗素,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年)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家对日常语言的逻辑分析直接导致了“语言逻辑”这一术语的诞生,那么萨默斯(Sammers)、卡尔纳普(Carnap 1891~1970)、斯特劳森的工作则分別从传统逻辑、人工语言和日常语言的角度开始了语言逻辑研究的尝试;如果说现代指号学奠基人莫里斯(Moris)的“指号三分法”(语形、语义、语用)为语言逻辑描述了一个大致轮廓,那么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乔姆斯基(N.Chomsky),及其弟子生成语义学创始人莱柯夫(George Lakoll)和蒙太格语法的创始人R、蒙太格(R、Montague)的工作则分别从语法学、语义学和内函语义语境的理论方面大大充实了现代语言逻辑的内容。而在其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世纪的逻辑学,日本学者山下正男曾指出:“中世纪逻辑学,正象所说的语言逻辑那样,是以声音标准、音标文字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末木刚博等:《现代逻辑学》第171页)他同时还指出:“中世纪逻辑学就是以圣书中使用的希腊语、拉丁语等自然语言为对象的逻辑学。”(同上书第156页)这些评价是否合适?我们  相似文献   
3.
古代第三阶段,即亚氏之后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一段,是逻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时期。其间斯多葛学派(Stcos)在语言逻辑思想方面尤有其堪为称道之论。尽管斯多葛学者在命题逻辑上的开创性工作已为世人瞩目,然而人们也没有忘记该派逻辑理论的其他一些特色。该派“似乎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法。”(张家龙等译W·涅尔等:《逻辑学的发展》第185页)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中、东欧哲学与历史上德语系哲学中的奥地利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从某种政治历史概念的意义来看,它具有两大传统:即“哈布斯堡传统”和“霍亨索伦传统”。这两大传统以以下代表人物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欧洲哲学的历史勾勒出两条主线:前者有波尔查诺、洛采、马赫、布伦坦诺、迈农、胡塞尔、艾琳费斯、特瓦尔多夫斯基、胡去谢维奇、施利克、纽拉特、艾杜凯维奇、卡尔纳普、赖兴巴赫、因加尔登、波普尔、塔尔斯基;后者为康格、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敌本华、费尔巴哈、克尔凯郭尔、尼采、秋尔泰、舍勒、海德洛尔、雅斯贝斯等人…  相似文献   
5.
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良好开端《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评介王靖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虽然远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对不同知识形式或学科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但是,学术史上不同学科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相反,往往一些甚至一门学科居于显要地位而其它知识领域则处于被...  相似文献   
6.
《经上》曰:“且,言然也”。《经说上》曰:“且,自前曰且,自后曰且,方然亦且”。这说明墨家在研究思维中的逻辑问题时,敏锐地发现同“名”异“实”(即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现象,并对这种“一词多义”的问题做了细致的概括分析。墨辩逻辑在对同名异实的多义词进行研究时有何独到之处?它与当代语言逻辑理论对多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系列非标准逻辑分支不断脱颖而出,成为上世纪末以来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诸多非标准逻辑分支中,预设逻辑已愈益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最早使用预设(Presupposition)一词的是弗雷格和罗素,第一个赋予这一概念以科学含义的要算英国学者斯特劳森。近几十年来,国外,对预设的研究更加深入、力求形式化。西方逻辑学家认为,预设至少可以分为三种: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语境预设。所谓语义预设,就是一般所讲的预设,又叫逻辑预设。一般都同意逻辑学家斯特劳森的定义:“一个命题S预设一个命题S′当且仅当S′是S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参览P.F.Strawson《Introduction to Logieal theory》1952年伦敦版P.175)例如,当今知名  相似文献   
8.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英国逻辑史家齐亨在六十多年前(1920)说过:“在近一百二十年里语言科学的长足进展也造成了机缘,使人们深入地去研究逻辑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些研究从许多方面推动了逻辑。”(见王宪钧、吴允曾等《逻辑史选译》第163页) 我们知道,语言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对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当然也有符号性,不过主要是前二者)的系统分析。从这方面讲,文艺复兴到近代的逻辑思想家们也还未达到此一水平。虽然如此,然而历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论问题,从来就在哲学家、逻辑学家和部门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中占居中心地位。在这方面,B.T.巴甫洛夫主编的《逻辑方法和科学认识形式》这部评论性的集体著作是十分重要和适应迫切需要的。作者在总结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最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之同时,对无论是一般方法论问题,还是最重要的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认识形式问题,均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正如该书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