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王琨 《宗教学研究》2017,(1):265-269
在出土的画像石材料中,三青鸟是习见的形象,它的出现总是和西王母故事有关。但常常又被浑言为“三足乌”,难以辨识。本文结合《山海经》故事背景,考察了三青鸟形象的原型特点,指出三青鸟是作为西王母取食的侍者角色出现,后又衍伸出信使的身份,从而被赋予了沟通神人的文化功能。而三足乌是以日中阳乌的形象出现,在阴阳二元世界中的象征意义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修订Martin等人编制的认知灵活性问卷并对我国大学生的认知灵活性进行测量。首先对366名大学生预测;然后对300名大学生正式测试;并对240名大学生进行效标效度研究;另外对785名大学生初步使用该问卷。结果表明:(1)中文修订版大学生认知灵活性问卷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作为我国大学生认知灵活性的研究工具。(2)有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显著高于无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文科女生的认知灵活性显著高于理科女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