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时间记忆层次网络模型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分类性实验材料,使被试在对词单项目加工时形成较清晰的群集,进而形成时间组块,目的在于对时间记忆层次网络进行直接检验。其中时序判断用反时间时和正确率两种反应指标,时距估计用再现和口头估计两种方法。结果发现,时间信息记忆既存在层次网络的特征,又存在线性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时点,时距和时序信息加工之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22(5):398-402
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分别采用预期式和回溯式范型,探讨时距、时序和时点三者之间信息加工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时间经历,时距估计与时序判断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时距估计与时点离散度可能呈正相关趋势;时序判断与时点离散度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理想人格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人格特质词自评量表对全国十四省市的850名高中生的理想人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理想人格结构包括有理性、宜人性、虚伪性(负价)、内外倾和有活力五个因素;女生在虚伪性这一负性评价因素上比男生更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心理学方法研究时间估计主要有五种方法:口头估计法、产生法、再现法、比较法和等级评定法。这些方法又可分为两种范型:预期式估计和回溯式估计。本文分析了时间估计的方法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条件推理中的命题语义加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研究运用五种不同情境内容的大前提和四种不同逻辑形式的小前提,组成20种条件推理题,对12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力图研究不同命题内容对不同形式的逻辑推理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对前提进行语义加工的机制.本文提出了前提语义加工的“问题空间“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4~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雷开春  王振勇 《心理科学》2005,28(1):183-185,177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4~6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学习动机包括回报动机、求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利他动机、学业成就动机、生存动机、实用动机七类。(2)男生在交往趋利动机、生存动机、实用动机上动机强度高于女生,重点和非重点小学学生在七种学习动机上差异不显著。(3)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差别不大,六年级小学生开始形成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时间信息的研究基础(什么、何时和如何)出发,阐述了时序信息的研究范型:1)回溯式与顶基式:2)项目加工水平;3)有无自然顺序标码;4)判断类型,分析了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时序信息加工分层次、等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时间信息视听通道效应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从时点类型、自然顺序标码、延迟时间等几个角度,对时间信息时序和时距属性的通道效应进行了实验检验。结果发现,(1)长时距信息估计仍存在通道效应;(2)延迟时间估计增加了视觉时距估计的准确性;(3)时序信息通道效应不明显;(4)顺序标码有利于听觉的时间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8,30(2):167-173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将来研究时间信息加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