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夫③园成祗树④,聿⑤标⑥鹫岭⑦之奇。香满旃檀⑧,定据琳宫⑨之胜。况山雄云代⑩,宇结清凉⑾,文殊演教⑿而开基,天龙八部⒀。迦叶⒁瞻容而俯首,螺髻⒂千身。(医殳系)朔塞⒃之名区,实梵王⒄之法界⒅。经驮白马⒆,睹贝画⒇之常新。地布黄金,喜(艹詹)林(21)之重灿。兹碧山寺(22),栋构台阿(23),翚飞岩畔。榜传普济(24)。化城之玉(?)(25)犹存。谷号华严(26),德水(27)之青莲(28)时现。银龛珠洞(29),映三藏(30)之神光。叠嶂层峦,萃五方之灵秀。浮烟罨翠,迥接苍穹(31)。含蔼流清,傍分绿涧。荷群峰之凝碧,绕丈室(32)以增幽。  相似文献   
2.
作者先以"横断截取"的方式,从童年游戏时的心理现象描述入手,再结合"纵向延伸"的方法,缜密思考,推理剖析,阐述早期环境对个体心理成长与个性形成的影响。又由己及人,强调对未成年犯心理成长状况的关注与疏导,阐明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从事咨询工作所具备的潜质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充分的事实,揭穿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把宗教与邪教分开,以利于依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坚决打击邪教。  相似文献   
4.
催眠恢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和治疗,对病程由初发至25年不等的2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催眠进行了研究性治疗。实验结果是19例痊愈,4例无效。患者在催眠下均报告出曾有强烈的心因性事件发生和在悲伤的情绪下三至五天的失眠史,并在失眠后出现现在的症状。提示催眠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的治疗手段,还似乎提示精神分裂症是心因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催眠诱导下电击性厌恶试治同性恋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超 《心理学报》1999,32(3):337-341
用催眠诱导情景下的电击厌恶试治同性恋3例均获成功。认为同性恋是情绪体验记忆的结果。单纯的认知治疗不可以消除情绪记,而单纯的行为治疗仅可消除对同性的性欲却无法重建对异性的性欲。认为要根治同性弯需用对异性的性欲代替对同性的性欲。催眠诱导情景下的电击厌恶既可消除对同性的性体验,又可建立对异性的性体验。  相似文献   
6.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举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因蒲州古属河东道,故称王维为河东蒲人。王维生活的时代,正值大唐由“开元盛世”走向衰颓的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时期,作为一个集诗、画、乐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难以施展才智与时代抗衡,最终被时代所扭曲、遗弃,由一个奋发向上的雄材  相似文献   
7.
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灿烂奇葩,一方面汲取着文化母体的丰厚滋养,逐渐臻于完美壮硕;一方面又反映了传统文化兴衰更替的历史脉络,成为不朽的文化载体。其林立与凋零,成为显示历史文化繁荣与否的晴雨表。我们可以这样大胆地设想,除去汗牛充栋的史籍,仅就各种碑所记载的史实,完全可以写出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实,历史的编攥已经融注进了碑的莫大功德。故此,碑不仅仅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负载着诸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功用而为社会所独钟。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的著名圣地和旅游胜地,有  相似文献   
8.
自东晋初年佛教传入五台山之后,就有北魏的孝文帝、隋代的隋炀帝、宋代的太宗、元代的成宗、英宗和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九位帝王巡幸五台山,扶植五台山佛教,遂使其发展成了世界级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9.
正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  相似文献   
10.
心理戒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问题以往对毒品依赖者的临床治疗,偏重于躯体依赖的药物戒治,实践表明,克服戒断反应并不困难。然而,戒断反应消除了,毒瘾却并没戒除,表现是:复吸率非常高──达98%。如此之高的复吸率引起我们的注意:反复吸毒到底是一个生理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吸毒者在反复吸毒过程中追求的是什么?由此,导向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戒毒要戒掉什么?”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广州、探圳等戒毒所收治的150名吸毒者。结果显示:(1)开始吸毒时有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的强烈程度和愉快程度远远超过性交的体验。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