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维汉的宗教观是他参加革命以后,立足并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特别是在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的宗教观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以及正确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马列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国情正确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民族诸种特征中的活跃因素,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民族关系,影响到民族团结。强调民族的宗教性有利于增强同一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但亦可能加深不同信仰民族之间的分野;信仰殊别主义提升民族尊严与自信,但亦可能拉大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距离;宗教交流可能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但文明冲突亦会给民族心理留下创伤;宗教资源与宗教权威的竞争可能会增强某些民族群体的号召力,但对异端的攻伐会加深不同民族群体间的冲突。有鉴于此,崇正抑负,发挥宗教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