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0年10月20日至21日,日本伦理学会在东京都法政大学召开第41次大会。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据了解,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现将这次会议概述如下。 日本伦理学会1950年成立,现有会员993名。主要是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该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集中讨论伦理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以说,每次年会,都是日本伦理学界研究情况的基本反映。本次会议的共同研究课题为“英国的道德哲学”,有近30名学者都是围绕着这一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了英国道德哲学的发展情况、英国伦理学家的伦理思想。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亦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就总的来看,这次伦理学大会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学者云集,且都是专业伦理学工作者,理论水平,外语水平都很高,从研究者的素质上可以看出日本伦理学界的研究队伍实力比较强,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伦理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视。第二,对基本理论研究重视不够,专门探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学的回顾与展望─—访竹田纯郎博士王中田应中日关系史学会的邀请,日本金城学院大学教授竹田纯郎博士来华访问、讲学。竹田博士曾就读于日本东北大学,1980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生命伦理学等,成果卓著,在国际学术界已有盛名。这次访华...  相似文献   
3.
从1945年战败到90年代初期,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伦理学界先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实存主义、人格主义、东方人伦思想、人道主义等伦理学理论。 在50、6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实存主义盛行的时期。但是,后来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挫折、失误使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发展出现低潮。 经过20—30年的研究、反省,出现了70年代的小仓志祥的人格主义伦理学,试图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形势下,建立一种全新的伦理学理论体系,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日本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说“猜疑”     
什么是猜疑?从词义上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猜疑”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占有相当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迅速的变化,一部分同志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猜疑”,这个不道德的因素又有新的滋生,甚至以复杂的面目出现,如妻子怀疑丈夫不忠,丈夫怀疑妻子不贞,领导者怀疑有学问、有能力的年轻人会不会夺了他的权,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担心领导不信任……等等,老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猜疑”的现象不胜枚举。 笔者今年暑假曾到东北的S市搞社会调查,了解到此市刚刚发生了一件“社会新闻”,全市三十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哲学发展─—访费戈尔博士王中田1993年7月24、25日,在日本大阪大学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从哲学、宗教、艺术的角度来把握21世纪的世界发展”,德国国宾根大学教授费戈尔(GunterFigal)博士在大会上做了基调讲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