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丽珠  沈悦  马世超 《心理科学》2012,35(6):1410-1415
通过对684名3-5岁幼儿进行同伴提名和问卷测量,考察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各维度不同程度地预测幼儿自我控制。(2)气质、同伴接纳、教师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其中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其既是气质反应性、专注性和教师对幼儿日常习惯期望影响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同时受到气质情绪性的调节。(3)社会抑制性与教师对幼儿人际互动的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3.
综合认知模型(Integrative Cognitive Model, ICM)整合多个相关理论, 探讨在敌意情境下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反应性攻击行为出现差异的内部认知机制, 构建了敌意解释、反思注意和努力控制三个核心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于操控等特点, 对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仍缺乏囊括更多因素的综合实证研究支持, 以及有关的神经生理研究和心理干预探索, 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载体,已有研究表明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自我控制的外显行为表现,但未考察是否能够引起幼儿自我控制相关的电生理变化。本研究将幼儿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幼儿接受一学期的游戏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进行自由活动,训练前后所有幼儿完成Go/No Go任务的ERP测试,评定自我控制能力。结果发现:实验组后测中No Go任务的N2和P3成分(分别表示为No Go-N2和No Go-P3)平均波幅均显著小于前测,而对照组前后测波幅无变化;同时,后测实验组中No Go-N2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游戏训练可促进幼儿自我控制相关大脑系统的发展,为自我控制游戏训练的效果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5.
行为抑制的"停止信号"多来自内生意图行为"是否做"决策过程最后时刻内生性否定指示(即内生意图性抑制),而非环境提前设定。因无法用行为指标(错误率、反应时)评估,需将"自由选择"范式结合f MRI、EEG等技术测量与之相关的脑神经、自主神经生理特点;此外,范式中加入的刺激阈下启动、情绪信息影响了内生意图性抑制的加工过程。未来从三个方面拓展研究:(1)明确背内侧额叶皮质的心理机制;(2)探索人格特质的影响;(3)"停止信号"内生日常化。  相似文献   
6.
探究大学生共情、幸福感和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依据。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辽宁省某高校选修课程学生273名,完成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神经质人格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结果显示:(1) 神经质在共情和利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共情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神经质间接地影响着利他行为;(2) 幸福感是神经质部分中介共情和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幸福感调节的是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即共情通过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幸福感的调节。具体的说,相对于低幸福感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高幸福感的大学生更加显著。因此,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