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在历尽400多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与祖国大陆山水相连,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15世纪起,由于地中海沿岸工商业的崛起,刺激了西欧一批早期殖民主义者向海外探险,绕地球航行,以寻求黄金、象牙和香料,葡萄牙就是早期殖民主义者中的急先锋,其主要掠夺对象是亚洲和非洲,在许多国家的沿海口岸强占据点,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和贸易垄断。其中一个口岸就是中国的澳门。但葡萄牙侵占澳门后,始终未能取得主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未能…  相似文献   
2.
谈徐福研究与史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沈嘉荣近年来,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远洋航海家徐福的研究,不仅在国内,而且也是东南亚一带备受各界关注的热门课题。一、徐福村发现的历史功绩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往往是在新理论、新体裁、新资料之发明发现之后,由此而使历史学波浪形地...  相似文献   
3.
重视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沈嘉荣(历史所研究员)在当前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理论问题的探讨亟为必要。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一、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性与继承性问题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史可法该不该树塑像,顾炎武的忠君...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没有被任何风暴摧垮和压倒,其文化传统亦未曾中断;恰恰相反,每次灾难和曲折,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因此,有必要探索一下这一民族之凝聚力及其源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基于共同地域、并同经济生活及共同文化传统所铸成的凝聚力,在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凝聚点,呈现出从初级向高级升华的过程。拙文在《初探》的基础上,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近代以来所遇到的挑战、考验与发展;尤其在当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诸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50年前的今天,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中华民族正处在存亡危急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向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拿起笔作刀枪,为争取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80年有余了。如何评价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所处的历史方位,尤其是在唤醒国人,振兴中华方面的功绩,还有需要探索的若干问题。拙文略抒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8.
试论爱国主义沈嘉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培育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为祖国的尊严、独立、统一、繁荣和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因此,这一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是奋起抗击外来入侵...  相似文献   
9.
试论吴文化     
试论吴文化沈嘉荣在近几年来的“文化热”中,吴文化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何谓吴文化,其区域范围有多大,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史中所处的地位如何?都是引人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评判区域文化的优劣长短,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要看该区域人才素质的高下,最终地体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它奔腾向前的?在前些年似乎已有了定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尔后,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史学界的许多同志对上述“定论”发生了怀疑,明确地提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直接的主要动力是生产斗争”,“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去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革命是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