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宗教与艺术自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艺术因此在许多文化中成为显学,而中国文化虽以人间性见长,但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仍然既深且大,绘画、雕塑中的仙佛人物、建筑里的佛寺道观、乃至文学中的志怪、传奇、音乐里的梵呗禅诵,固为其直接的表现,隐逸哲学、禅宗思想更时时渗透于各门艺术中,因此,离开了宗教想深刻了解中国艺术的全貌乃不可能。然而,宗教在历史中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百余年来它在中国却常被冠以负面的评价,宗教的被污名化可说从未间断,也因此,近现代的中国就很难谈到丰富的宗教艺术。大陆如此,二三十年来佛教大兴的台湾亦然,弘法既…  相似文献   
2.
禅的破,不是一般的破,两头俱截断,杀的不只是凡,还有圣,本质上是种较鲜烈的法门,也因此,“悟”就不同于一般的法喜,常显现生命彻底翻转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禅之美句,皆自家风光,虽浑然天成,却往往一二句即止,甚且唯恐滞美……禅是最打破形式的宗教,禅堂不立佛像,所立祖师像之形貌亦皆为行者禅心流出,并无定规。在禅,有即许,没有即不许,悟则为圣,迷则为凡,并无人情可言,更与道俗外相无关。也所以,僧家诗或多世情,诗家句可合禅趣。  相似文献   
4.
禅门造像与一般宗教造像不同,更甚地,直认无禅门造像亦无不可,因为宗教造像主角既为圣者,就必定有他一定的法度,而此法度又常出于经典,轻易变动不得,就这一层意义,禅门确无造像可言。  相似文献   
5.
禅讲禅画是禅艺术的大宗。因此,谈禅艺术就不能不举王维辋川诗《辛夷坞》、牧豁《六柿图》等深体无心的作品。然而,若论其极致,同为首选的京都龙安寺《枯山水》恐怕更能让人体得宗门之不共。  相似文献   
6.
悟者契于一如,正因不二,他空有俱遣、不落两端,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映现着立处皆真的生命风光。这种风光成为禅对世人最大的吸引,谈禅遂聚焦于它的幽默、趣味、朗然、自得,却忘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相似文献   
7.
禅是生命的减法,且是彻底的减法,因为佛性本具,不假外求,而生命之所以颠倒,正由于众生心外求法,遂使生命在二元分割的世界里追逐攀缘,而要斩断此攀缘,乃不能只如世法所言般破邪显正、更得正邪齐扫,才能真正契于一如。也所以达摩见梁武帝,武帝以“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相询,达摩却直接回以“并无功德”一语,  相似文献   
8.
掬水月在手     
常人亦可以偶然无心而得,但要触目是道,处处风流。就得繁华落尽,将我、法二执一齐抛却,这已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池成月自来     
宗门修行在花开五叶之前虽各有禅风,但较无所谓体系,及至法门大兴,各宗乃竞相标举自家立宗处,接引学人的法门亦逐渐风格化,而由于禅特重知见开悟,宗风的不同主要就体现在机锋转语、公案问答上,这些被传述下来的机锋、公案也就型塑了后世对禅宗的主要印象。以这种印象来看禅宗其实是偏颇的,因为看不到行者的“基本功”,然而,公案机锋对不参禅者毕竟有无尽的吸引,它使禅宗急速扩散,渗入生活,但流风所及,宋元之后乃“谈禅者多,印证者少”,这种发展表面上符合了六祖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禅的流弊后世所以如此之深也正缘于此。  相似文献   
10.
公案是宗门教学锻炼的独特手段,世传有一千七百则之多,常被拈提的则见于《碧岩录》《无门关》《雪窦颂古百则》,但无论常不常见,要举公案,当属“赵州无”为第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