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主体因素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选取708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实验一考察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二考察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但并没有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而提高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  相似文献   
2.
书写字体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雷  杨莲清 《心理学报》1995,28(4):407-412
从珠海市中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选出540名学生,要求他们每个人抄一段400字左右的短文,收回抄写卷540份。40名有经验的教师,对书写者的性别做出判断,并回答一份关于判断男女笔迹的依据的问卷。结果表明:1.小学低年级男女生的字体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到中高年级以后,性别差异才明显地表现出来。二、三年级之间,五、六年级之间是差异形成的两个加速期。2.判断者对小学低年级书写者的性别的判断不准确,主要是由于将女生的字体误判为男生的字体而造成的。3.男女生字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字体大小程度,字的力度、字体的刚劲度、字的工整度和字的棱角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材料特有的内在因素差异对学习判断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选取814名的高一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实验一是探讨性质不同的孤立项目对学习判断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二是探讨层次差异不同的同质项目对学习判断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三是探讨孤立项目的序列位置对学习判断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材料中,材料的性质的差异越大,孤立效应越显著,证明了孤立材料的距离效应;在同质材料中,材料内部层次差异越大,孤立效应越显著,证明了孤立材料的幅度效应;在学习判断中,不管孤立项目的序列位置处于前位还是后位,都存在孤立效应,且材料中孤立项目的位置越靠后面,其孤立效应就越明显,证明了孤立材料的后位效应。  相似文献   
4.
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实质。根据快速阅读理解测验成绩选出小学六年级优生、中等生、差生各 3 0名 ,共 90名 ,随机分成两个等组。首先对两个组的被试进行阅读预期测验 ,测定他们根据文章的部分信息预期文章基本内容的水平 ;第二步进行阅读找错测验 ,要求实验组快速阅读而对照组以平常速度阅读一篇有若干明显错字的文章 ,然后要求他们在作业卷上标出这些错字。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快速阅读水平越高 ,他们对阅读材料的预期成绩也就越高 ;同时 ,被试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发现文章中错字的数量要比正常阅读的情况下要少。据此初步认为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 ,是一种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 ,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的“预期—证实”的信息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莲清  莫雷 《心理科学》2008,31(2):500-503
本研究系统考察学习判断是否存在孤立效应,采用电脑编程的动窗技术,随机选取高一的学生共614名,实施3个实验分别探讨知觉、类型、语义孤立材料的学习判断是否存在孤立效应.结果表明:知觉、类型和语义孤立会影响学习判断值,表现出明显的孤立效应,由此得出学习判断中存在孤立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学习判断孤立效应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设计2个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者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2探讨元认知监控影响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产生机制是元认知监控,其作用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促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资源投入,因此对学习结果的实际感觉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第二是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产生会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关注的印象,由这种虚拟的印象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  相似文献   
7.
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从珠海市有代表性的中小学选取学生487人,分别测定其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特区中小学生30%左右属于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主要的问题类型是不安型、期待型、干涉型与溺爱型.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本阅读过程中组织策略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莫雷  张金桥  杨莲清 《心理科学》2001,24(6):646-648
探讨文章阅读中组织策略的迁移问题,包括3个实验。实验1探讨了阅读过程中组织策略对阅读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组织策略能明显地促进阅读文章的信息保持;实验2探讨了前后阅读文章内容有关情况下组织策略的迁移问题,结果表明,在提示的条件下,组织策略迁移可以发生;实验3探讨了在前后阅读文章内容无关情况下组织策略迁移是否可以实现,结果表明,在前后阅读文章内容无关条件下也可以产生组织策略的迁移。本研究结果表明,前后阅读的文章不管内容是否有关,如果它们都适合使用同一组织策略,在提示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策略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讨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就的关系。从珠海市有代表 性的中小学校随机选取学生487人,其中小学生96人,中学生391人,分别测定其家庭管教状况、心 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然后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正常的家庭管教方式对学生 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严格型、矛盾型、积极拒绝型与消极拒绝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负 面影响较为严重;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