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556-561
本研究以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以1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来自家庭方面的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状况与青少年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来自离异家庭的个体内隐自尊显著低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个体;(2)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没有影响,个体可能通过形成积极的外显自我评价对父母离异带来的负性经验进行补偿;(3)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的偏爱对个体的内隐自尊有提升和促进作用,提示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发展;(4)父母的拒绝与否认、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相关显著,提示消极的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一致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对田纳西自我概念五个维度的内隐效应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田纳西自我概念五个维度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内隐效应,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表现为与他人相比,个体与积极词语的联结更为紧密;(2)MFT-IAT可以有效地测量多维度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对109名大学生对代表自我和他人的刺激词的态度差异进行测量,从而探讨内隐自尊的特性。结果显示: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持有一种内隐的积极的评价或态度,对他人持有一种内隐的相对消极的评价或态度。具体表现在:(1)内隐自尊的特性是将自己与积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将他人与消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2)自我姓名激活的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比一般性自我词更为强烈,而他人姓名激活的消极的内隐态度比一般性非我词更弱。本研究表明,EAST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并可以同时获得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态度的强度和方向,为内隐自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但其应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5.
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智力落后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有待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6.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本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Go/No-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内隐自尊及其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IAT、GNAT和EASI这三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有效的,均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内隐自尊的特性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属性或事物相联,将他人与消极属性或事物相联;(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结构说;(3)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重度弱智儿童词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福义  刘春玲 《心理科学》2001,24(6):753-754
中重度弱智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他们获得第—个词的时间通常是24—30个月,到四岁时。才开始出现较多的、有意义的词;弱智儿童的词汇量相当有限,而且词汇的累积和增加非常缓慢,使用的词类也不全面。国外的研究者对于弱智儿童词汇发展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其—是弱智儿童与相同智龄的正常儿童相比,在词汇表达和理解方面都要落后;其二是智龄可以预测弱智儿童词汇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研究以初一至初三年级的235名问题学生和143名普通学生为对象,对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的自尊除初三外一般比普通学生低,这与普通学生在初三自尊的显著降低有关;(2)问题学生的自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尊表现出明显的随年龄增长下降的趋势;(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尊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4)问题学生的自尊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提示自尊发展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内隐自尊与自我防卫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4名被试的内隐自尊、外显自荨与自我防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外显自尊与显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负相关.内隐自尊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自尊对自我防卫预测作用不同.(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差距越大,自我防卫水平越高.(3)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分离指标与显性自恋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互惠指个体以相似方式回报他人行为的社会准则。现有研究依据心理盲、极端男性脑理论假说对孤独症儿童互惠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但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引入“自我-他人”区分视角,从弱中央统合理论提出自我中心偏向和中心改变偏向解释,有助于调和矛盾并提出临床建议。未来需进一步深究个体模仿和抑制控制的潜在作用、探索分离条件下“自我-他人”观点对该群体互惠行为的潜在调节、开发生态化互惠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