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普通逻辑教材在谈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时,指出“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但举的都是实词与具体概念的例子①。其实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实词与具体概念之间,也存在于一些虚词与它们所表达的逻辑常项之间。下面我们以“或者”为例说明这种现象。据笔者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或者(或)”一词至少可以表达四种不同的逻辑常项。一、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的联结硕,即现代逻辑中的析取词“V”。例如相容的选言命题的公式写作“P或者q”,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非A”。下列语句都是相容的选言命题:【fi胜夺…  相似文献   
2.
道德杂谈二则杨树森使廉──爱子之爱法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普天之下,无有不爱其子女者。然而,其爱法则大有讲究。《世说新语》上有个陶母退鱼的故事。陶侃青少年时代做桥头捕鱼单位的管理员(鱼梁吏)期间,叫人送了一堆鱼干给母亲。陶母原封不动退回,并公开修书一封...  相似文献   
3.
清代某地,银袋与钱袋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装着银子的袋子,后者是装着铜钱的袋子。同样体积的袋子,银展的价值是钱袋的好多倍。一次,一个住宿的客人拿出一个袋子要店老板寄存。他大声说:“这是钱袋,明天取。”到了深夜,店老板偷偷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根子.原来,这是客人耍的小跑闻:他见店里人多眼杂,生怕既存后有人贪财,便故意把根系仅u以自袋.店老太dhk巴记研上写的是钱袋”,而给客人的收据上也是“钱袋”,便起了黑心,同老板娘一起用打出自以限子忐勇U任出。第二天,客人见银子变成了铜钱,傻了。官司打到县行…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思维中,“只有……才”这种语言形式,通常表达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这种语词形式的判断都是假言判断。这是在分析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时需要注意的。一在日常语言和书面材料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诸如此类的判断: ①只有大医院,才有条件做这种手术。②只有精神麻木不仁的人,才会对此无动于衷。这类判断属于哪一种判断形式呢?由于这类判断包含有联结词“只有……才”,所  相似文献   
5.
俞国华先生任台湾“行政院长”期间,在一次会议上,民进党某委员居然用台湾方言发言。言毕,俞先生发话:“我听不懂,请用国语重讲一遍。”对方反唇相讥;“我也听不懂你的国语。”言下之意是命先生国语的浙江口音太重,俞先生竟僵在台上无言以对(据《上海滩》1995年7期)。其实,俞先生完全可以想出两招,以避免窘境。我为他想的第一“招”是“先发制人”,其功效可比之于灭火。在院务会议上发言该用国语,这是规定,而此前亦无违者。某委员金口一开,便等于草原上刚起明火,作为院长的俞先生完全可以着会议主持人去“踏上一脚”:“讨…  相似文献   
6.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举行记者招待会。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辱清国。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发动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对不出下联,现在,只好就教于汉语发源地的人了。”这倒是个新鲜事,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厅一下子寂静下来。  相似文献   
7.
在进货上加强科学管理──射阳县侨谊纱厂进货情况调查杨树森射阳县侨谊纱厂拥有1万5千枚纱锭,机物料流动资金仅占用28万元,而附近同期建成的同规模的一个纱厂却是141万元。侨谊纱厂仅是其五分之一,奥妙在哪里?厂里的干部和职工众口一词:因为他们有一个《AB...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分别表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大范畴,它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总称,是集合概念,我们可以说“物质决定精神”。而在“水是物质”这句话中,它又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我们从上述两个判断推出“水决定精神”,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9.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日常思维中使用最多的推理形式之一,它不但在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反驳方法中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威力,而且是我们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识破骗局、防止上当的有力的逻辑武器。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儿位同学找我讨论问题。他们说:“文学概论课老师说‘文学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小文学作品具有阶级性’。我们不能同意这个观点。”我问他们有没有根据。他们说:“有些山水诗、山水游记就没有阶级性,因此,剥削阶级有人喜欢它,劳动人民也有人喜欢它。”我知道,关于山水诗一类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阶级性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所以没有正面去否定他们的论据,而是问他们:“就算有些山水诗没有阶级性,怎么就能说明文学作品没有阶级性呢?”甲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