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一、研究孔门弟子的意义研究孔门弟子,对解决许多与孔子有关的学术问题有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是目前急需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一)是深入研究孔子和《论语》的需要。孔子的许多社会活动,是在弟子们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要想搞清楚孔子的这些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单从孔子本身往往不能解决,可是结合着对其弟子的研究,就能一目了然。如《论语·先进》中所记载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弟子各言其志的事,只要知道公西华的年龄,和曾皙谈话的具体内容,就可知道这件事的大体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子于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春,离开鲁都而周游列国,到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秋,又回到鲁国。在外凡十四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蔡、楚等七个国家。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国家孔子去的次数多,有的去的次数少。有的住的时间长,有的住的时间短;如曹、宋、郑、蔡、楚等国,都是只去过一次,而且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有的仅仅是路过而已。但是陈、卫不同,他入陈二次,在陈居住近四年。入卫五次,在卫居住竟长达近十年。由此看来,所谓周游列国,其实主要就是在陈、卫的活动。为什么这两个国家成了他的立足点呢?尤其是卫国为什么成了他们长期活动的中心呢?这是前人从未谈过的,也是孔子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居陈问题暂切不论,在此先就居卫问题作些探讨。卫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为了认识卫国和研究问题的方便,有必要对鲁、卫的情况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3.
<正>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韩非子·显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派,而“子思之儒”,是八派之一。子思是儒学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然而,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很多重要问题,学术界却长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从而也就不能对他作出恰当的评价。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整理和学术的发展,子思的一些问题也到了解决的时候了。下面试作探讨。一、生卒年代问题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明确记载子思年龄者只有《史记·孔子世家》。该文说:“孔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主要典籍,《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学而时习之”章又是第一篇的第一章,其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性自然可知。因此,研究孔子和《论语》时,首先把这一章的言词语句和精神实质搞清楚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可惜的是,自古至今,很多人对这一章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该章共有三句话,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目前人们根据历代多数学者的注释译成的白话一般是:孔子说:“学了后再时常(或按时)温习,不是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