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的意义     
符号学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就是“语义学”。语义学主要是研究符号与其所指谓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符号的意义的科学。研究符号的意义,首先要研究“意义”的意义,而研究意义的意义,又涉及一个“意义”的多义性问题。一、意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2.
指号学与逻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指号与指号学指号学(Semiotics,或译符号学)是一门研究指号(Sign)的一般原理的科学,它在本世纪,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得到深入广泛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我们经常要运用、识别、理解各式各样的指号,人的认识过程和  相似文献   
3.
语言、逻辑和语言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年来有一部分逻辑学工作者比较注意研究语言逻辑的问题。这里所谓“语言逻辑”,实际上是“自然语言的逻辑”的简称。国外有称“语言逻辑”或“自然语言的逻辑”的,也有称“自然逻辑”的。对于什么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在整个逻辑科学中究竟占据什么地位,用什么方法研究语言逻辑,提出这么一种语言逻辑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逻辑界人士中还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逻辑学界目前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一是普及。提高方面,由于最近几十年国外逻辑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逻辑分支,逻辑理论有所深化。我国不少逻辑工作者正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很好的吸收、引进与评介,将来或许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的流派。在普及方面,就是要将上述成果转化为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并加以应用的知  相似文献   
5.
从70年代末起,我国一部分逻辑学家对自然语言的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专门组织了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这个研究会成员,发表了不少有关逻辑与语言方面的论文.虽然大家对什么是自然语言的逻辑(简称语言逻辑)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是都承认存在一种自然语言的逻辑,并且认为研究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前不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佩教授主编的《语言逻辑基础》。这部书代表了一部分同志的学术观点,是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出的第一本专著,这是值得我们庆贺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莱布尼兹提出推理的充足理由原则以来,关于充足理由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问题,在逻辑界引起了长期的争论。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对下述两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即:(一)什么是莱布尼兹所说的充足理由原则?(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  相似文献   
7.
公孙龙《名实论》中的符号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先秦诸子中,其学术观点遭到当时与后世的学者误解、指责、非难最多的恐怕要数公孙龙。公孙龙生活于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的门客,大约生卒时间是公元前320至250年。他的著作据史料记载有14篇,但是留传至今的只有6篇,即《迹府》、《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其中《迹府》是其弟子所编纂的他的传略。对公孙龙的评述,历来贬词多于褒词。例如,《庄子·天下》篇中说:“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  相似文献   
8.
内涵和外延,是语义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逻辑教材中谈到内涵和外延问题,都应划归语义学的范围。普通逻辑认为,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  相似文献   
9.
一、语词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两个重要的语义概念。在传统逻辑中,往往说及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其实,严格说起来,应该是语词(或词项)的内涵与外延,一个词项的意义,就表现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根据现代逻辑的观点,内涵就是(?)一个语言表达式和它的外延产生联系的某种东西,也就是用来在许多可能世界中识别外延的一种原则(或标准),而外延就是用这个原则得以识别的那个或那些对象,或者可以将内涵解为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例如,“商品”这一语词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  相似文献   
10.
“符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对于人来说,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符号的作用,即使象山与水这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面前,也起到不同的符号作用。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为什么呢?因为智者欣赏水的流动性,水就成了“知者动”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仁者欣赏山的静止性,山就成了“仁者静”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但是,就每个符号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自我存在的事物,它要成为一个符号,必须处于一定的过程、一定的联系中才起作用。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符号过程”。简而言之,符号过程,就是某个事物起着一个符号的作用的那个过程。例如,五线谱中的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