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天体在周而复始地旋转运行,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生命在生生不息地循环演化;“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似乎也采用某种循环的形式发展。恩格斯曾经这样概括:整个世界“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相似文献   
2.
论结构主义     
本书初版发行于1960年,当时结构和结构主义这样的语词尚未享有现今在报刊杂志的撰稿人那里所享有的盛名。我所说的是语词而不是指实在;但我斗胆希望,本书决不赶该语词走运的潮流,因为它只带来意义的胡乱引伸和含混。本序言就是为了扼要地强调这一点。结构主义的形式一开始就是多种多样的,强调这一重要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除此之外,谈论一  相似文献   
3.
赛博论·赛博空间·社会和文化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博论·赛博空间·社会和文化变革曾国屏李正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100084)“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个词是加拿大科幻小学家威廉·吉布森于80年代中叶创造出来的。他在一本科幻小说中描写了一位进行了神经移植术的患者,难以适应全球...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哲学的兴起”是哲学对于产业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产业,什么使得产业成为产业,产业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一面对近代产业革命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马克思,第88-89页)恩格斯也指出:“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5.
产业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以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在新世纪的探索中,提出“产业哲学”概念并展开了初步研究,体现着一种新的努力。一产业:从被遗忘的角落回到哲学的视野如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称谓所体现的,产业反映着时代。马克思说,产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自然界对于人、因而也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1]恩格斯也认为,英国的产业革命“是现代英国的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2]但是,长期以来,对“产业”的哲学探索却显得相当薄弱。陈昌曙在20世…  相似文献   
6.
如何从“科技哲学”切入关于“非典”事件的研究 ?由此提出来何种“科技哲学”问题 ,这成为“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沙龙 (第 19次 ,2 0 0 3 /5 /19)”的主题。吴彤教授的演讲“健康与疾病 :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从复杂性科学视野看防治SARS” ,侧重于从多学科视野切入对于“非典”引发的种种科技哲学思考 ,讨论中进一步引出如何从科技哲学的视野对“非典”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的问题。首先 ,“非典”事件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再一次凸显。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主要是科学技术这个最终意义上的推动力量的作用结果 ,它主要关涉到…  相似文献   
7.
关注科学理解——"科学理解的哲学透视"国际会议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爱因斯坦),追求对于对象世界的理解,从来就是科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动力。换言之,科学活动就是一点点地把这种可理解性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即以理解世界为目的。在20世纪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理解”的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忽视。进入新世纪,2005年8月25~27日,在荷兰的自由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以“科学理解”(scientific understand ing)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科学理解的哲学透视”(PhilosophicalPerspectives on Scientific Understand ing),力图唤起人们重视该问题。会议是由以自由大学哲学系的汉克…  相似文献   
8.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科学中,从激光物理学、量子混沌和气象学直到化学中的分子建模和生物学中对细胞生长的计算机辅助模拟,非线性复杂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求解问题方式。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生态、经济或政治系统中的局部性变化,都可能引起一场全球性危机。线性的思维方式,把整体仅仅看作其部分之和的观点,显然已经过时了。认为甚至我们的意识也是受复杂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所支配,已成为当代科学和公众兴趣中最激动人心的课题。如果这个计算神经科学的命题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确就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