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3,8(4):32-38
問題 普通心理学中談到的知觉的几个主要特性,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着中枢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在現存的知觉心理学諸学派中,有两个各走极端的学派,一个是格式塔学派,他們基本否定了經驗、学习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这可以哥德沙尔德(K.Gottschaldt)的早期工作为代表。另一极端是有意无意之間过分地強調主观因素的作用,把图形知觉  相似文献   
2.
曹傳詠 《心理学报》1959,4(1):19-23
心理学要研究人的大脑活动。心理学工作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和其他科学一道研究大脑活动。因为外部条件只有通过內部条件才能发生作用。客观存在只有通过人的大脑活动才能获得它的主观反映——心理現象。邏輯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其他关于入的社会科  相似文献   
3.
曹傳詠 《心理学报》1962,7(2):65-81
儿童智慧或心理的年龄阶段的划分表面看来是个具体問題,但实质上,却牵涉重大的实际問題和理论問題。 在实践方面,学制改革中的心理学問題,特別是与所謂“量力性原則”有关的一系列問題,是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有密切联系的。“不能理解儿童的心理,就談不上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只有符合儿童的发展規律,才能为儿童所接受”。(人民  相似文献   
4.
曹傅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5,10(1):3-11
問题 过去,在調查研究中我們曾获得印象,孰为儿童掌握生字有一个摸索过程,到一定时候量变引起了貭变,儿童仿佛“开窍”了,有了一套掌握生字的方法。最近,在研究速示条件下儿童辨认汉字的能力时,同样发現一、二年級之间可能有一个汉字辨孰能力的轉折点。我們初步的設想是:这个轉折点的产生不会单純由于儿童知觉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儿童分析概括汉字字形能力的增进。換句話說,儿童不再是一个个地孤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认识过程的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是一个薄弱环节。它的发展较晚,数十年来累积的材料较少。但实践的需要,特别是教育和尖端理论技术的要求,迫使这个领域不能不有较迅速的发展。因此,近十多年来,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有较大的增长。但是,要从已有的事实整理出一个合适的系统来(例如:一个合适的教科书的章节的安排),还是困难的。困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看来在于思维研究在方法学上还没有过关。严格说来,思维研究还缺乏它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和描述现象的概念大多借自其他领  相似文献   
6.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5,10(2):37-42
在上一报告中,我們曾提出儿童精細辨认能力的发展問題。初步結果表明这种能力在二、五年級之間仍有較大的发展,并与儿童分析概括与辨认汉字字形能力的第二轉折点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我們进行了精細辨认能力的补充实驗。  相似文献   
7.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5,10(2):23-36
这个报告要报导的是小学儿童分析概括汉字字形能力的发展情况。实驗是用前一报告的同一些被試进行的。从前一报告我們看到了儿童辨认字形能力的发展的两个比較大的轉折。因此,进一步的問題是:在分析概括汉字字形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有  相似文献   
8.
不同系統之間的类比研究是科学史中早已运用的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首先被应用在物理-技术科学領域。由于物理技术接触的問題愈来愈复杂,研究逐步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具体实物的实驗观察就愈困难,类比方法也就愈获得广泛的应用。与类比方法相应,从牛頓确定系統相似的第一判据以后,作为类此研究的理論基础的相似理論,也逐步发展并臻于完善。把类比法推广到生命和物理技术领域之間的想法,可以上溯到笛卡  相似文献   
9.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3,8(3):41-51
前言 本文作者之一在1959年的調查研究中曾根据当时获得的統計資料,說明字形掌握是小学低年級識字教学的关鍵性环节之一。近年来,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結出一系列比較有效的教学方法,識字教学的貭量已有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心理学工作者結合教学也进行了不少識字教学的教学实驗,累积了相当丰富的資料。但在实践方面,对教材  相似文献   
10.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3,8(4):23-31
問題 近十多年来,图形知觉集中了不少心理学家的注意。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关于图形知觉的神經机制;影响图形知觉的学习因素;以及知觉中的动机因素等等。而沿历史較久的方向,即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图形知觉的关系的,也頗不乏人。决定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