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哲学研究设想讨论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邀请所内外十余名专家学者,就开展社会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把社会哲学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适合时宜的。“社会哲学”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现代,应该赋予它新的、更丰富的涵义。在我国,社会哲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应该加紧这门学科的建设。一、研究社会哲学的必要性与会同志指出,社会哲学是当前哲学中有生命力的一个方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对于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哲学,必须破除社会和自然界相分离、相对立的旧观念,全球问题,人类  相似文献   
2.
当前,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任务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这就要求哲学研究打开新的局面。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一般方法论,因此,如何打开新局面,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唯物史观创立迄今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既光辉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确实“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也表明了它不是“固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孟宪忠、丛大川二同志的《发展哲学论纲》 (见本刊1991年第8期),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设性的设想。我认为,要想建立发展哲学,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何以必要,二是何以可能?作为核心的,是要对“社会发展”概念给出科学的界定。作为日常语词的“社会发展”无非是基于一种经验假设:事情总是发展的,社会当然也要发展。这样浅显的意义,显然不能成为对一门学科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因此,讨论“社会发展”概念的规定性问题,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嗜好,而是为了确定“发展哲学”的“对象域”和“意义域”,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重视其基本概念、基本结论,还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维的特点。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点的具体性思维。在马克思以前,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社会认识论研究起步较好,正如一位专家所评论的那样,我国的这项研究,理论起点较高,“从一开始就切近了社会认识论的深层内容”。(参见李明华:《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但是,虽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要坚持和深入下去也许更难,这不仅要求研究者要有向纵深开拓的实力,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出对这项研究有意义的问题,以吸引大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也是推动该项研究深入发展的办法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三个方面或三种性质的“难题”,希望能对社会认识论研究有所促进。一、傅论性难题悻论…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两个方面:作为理论原理(结论),它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认识社会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参见拙著:《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应该说,长期以来,这后一个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完全忽视了。作为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它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本身的认识方法论功能;得出这些范畴和原理的方法。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言而喻,只  相似文献   
7.
紧扣时代主题实现多维综合──谈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宗旨景天魁〔编者按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社会发展研究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为)顺应这一新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C已于1993年7月正式成立。下面发表的是该研究中。G主任景天魁的文章,他言简意赅地$1述了该中。C的研究宗旨.4后会有所启迪的。近年来,本刊与有关单位曾多次联合召开社会发展问题的研讨会,不断反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向和成果。应该说,学者们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但是.我们认为.社会发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会会提出了加快发展,加快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示帕力奋斗目标的今天,许多问题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需要作出回答。比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怎样认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怎样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怎样认识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关系?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构架怎样?等等。为了推进这一研究.为有志于从事这项研究的同志提供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思维     
近年来本刊设专栏开展了关于哲学的对象问题的讨论。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对哲学自身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脱离实际的思辨,而是时代的发展对哲学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象其他任何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样,对哲学本身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应局限于一个角度,也“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列宁语)实际上,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已经触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和功能、哲学和科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刊特辟“关于哲学的特点和功能的讨论”专栏,期望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写出有材料、有观点、论述深入的论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必须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要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必须使它以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形态呈现出来。那么,什么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基本原则呢?我认为,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深刻论述过的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统一的原则。应该说,造成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简单化,公式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有赖于部分中青年哲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价值论研究在我国总算开了个头。据我所知,不论在苏联和东欧国家,还是在我国,一般都肯定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由于西方思想界对价值论着意已久,而且歧见很多,以致使许多基本问题至今还纠缠不清。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还需做艰苦的努力。这里,我想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