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从费希特、谢林的哲学和民族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推崇个人主义,宣扬个性解放,本质上是对启蒙运动机械唯物主义和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反抗,在文艺、宗教、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研究各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根据展示设计中视觉设计、道具设计、陈列设计、场景设计、影像设计等原理,融合叙事性设计形成手工艺文化展示空间中三种叙事手法,即文学式、电影式和互动式。从而提出展陈设计不是简单的空间装饰设计,更应该注重手工艺人背后故事的挖掘、手工艺文化的提炼、手工艺精神的塑造,打造出具有人文气息、故事传承、时代特征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模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本能,人的成长离不开模仿,许多能力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模仿是贯穿人一生的求知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求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日恒 《法音》2006,(5):36-37
佛教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之中。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人类社会和文明正面临着种种危机和挑战。作为因应这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交流。承蒙中国佛教协会的盛情邀请,有幸参与盛会,交流所得,诚属荣幸之至。1958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寺庙和庵堂合组而成的联合会。它成为一股华社文化的推动力,贡献良多,如创办马来西亚佛学院,推行有系统的宗教教育,为培养佛教接班人而尽力。它与其他组织共同向政府争取佛陀日为公共假期,同时也代表佛教徒向政府进言,提供意见,提高佛教的形象。在这一个阶段里,由于各…  相似文献   
5.
恒恩 《天风》2002,(10):45
我在主的爱中渡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里主给了我太多的呵护,他的妙爱无时无刻不伴我左右,让我感到了父爱的温暖。80年代末,主  相似文献   
6.
体恒 《法音》2007,(1):33-38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3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冯其庸发现考实玄奘取经之路暨大西部摄影展。”笔者幸而观瞻,甚开眼界。冯其庸先生是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是世界公认的红学专家,以考据型学者闻名遐迩。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他以玄奘法师百折不挠的“舍身求法”精神为生命支柱,“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侯仁之题句),先后七次考察西域。1998年秋,终于找到了海拔4700多米的明铁盖达坂,即古代典籍中所载的“瓦罕通道”,也即玄奘从天…  相似文献   
8.
同一、差异和矛盾这三个辩证范畴的问题,是当代最微妙、最深刻和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因为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个充满着十分复杂和十分尖锐的矛盾的世界。南斯拉夫人从“友爱”、“统一”和“自治”这个革命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必须遵循通过具体的“扬弃”来解决具体的“难题和矛盾”的准则和方法,这种“扬弃”其实也就是一种“创造性”行动,一种创造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渐进地、通情达理地改造世界、社会、人的思想和人的意识。从这个回答里我们不难看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范畴“扬弃”主要地是作为否定的否定而发挥其创造性作用的,它用一种更高级、更发达的新创造来代替已经陈腐了的东西。正是  相似文献   
9.
净土的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是与人们对它的信与不信相联系的。因为人们以信乐为基,而行愿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感受到净土的存在。否则,人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更没有修行过,人们当然就领略不到净土的庄严和净土的存在。因为,即使它存在,那也只是诸佛的存在,同人们自己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那毕竟不是人们自己的净土。  相似文献   
10.
罗马教皇为了显示自己拥有统治全教会的权力,除了用三级冠、教皇宝座等把自己赫赫威严地装璜起来之外,还要为自己另取个名号。如现在的教皇,本来的名字叫若翰·保第斯大·蒙蒂尼,但他却要改名,叫做什么“保禄”六世,企图用这个名号使人对他起敬起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