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初中生的自我有效感及其对学习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有效感(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自班杜拉(A.Bandura)于1967年开始研究自我有效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自我有效感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已作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每6个人中便有一个残疾人,其中智障人群占相当比例.智障人群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因其认知能力受限,其生活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导致健全人群对其容易形成负性态度.文章从普通公众和智障者服务人员两个方面评述了健全人群对智障者的态度特性及其干预策略的相关研究,并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1)在外显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而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但高热情的混合刻板印象;(2)在内隐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但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且低热情的消极刻板印象;(3)残疾人能力的有效发挥可显著改善被试对其胜任度和热情度的外显及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4.
对196名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了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和篇章朗读流畅性等不同层面口语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快速命名和自回归效应之后发现:(1)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作用的单向预测模型,儿童二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以及三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四年级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双向预测模型,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同时,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也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结果表明在排除了自回归效应和其他变量的作用后,只存在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的单向预测关系,而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之间存在双向预测关系,这一发现支持了认知资源和自动化理论,并对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型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以镶嵌残疾人图片的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为文本阅读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概念启动范式,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改善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阅读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负性认知评价,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残疾人的钦佩感和减弱其对残疾人的嫌弃感,同时也可提高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积极趋近行为和减弱对该类人群的消极趋近和消极回避行为,从而证明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负性态度的假设.因此,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尽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引导和塑造其身残志不残的品质,有助于改善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