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 方东树(1772—1851)是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史乘立传,都把他归入《文苑》之列。可是,由于方氏曾撰著了一部名为《汉学商兑》的思想学术性著作,因此许多有关清学史的论著,都不能不提及其人其书。不无遗憾的是,提及大多为一笔带过,鲜有稍详其说者。笔者孤陋寡闻,惟知建国以来除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最后一卷中立有篇幅不长的一节外,别的专论至今未见。所以,对这部曾在清代学界引起过不大不小震动的著作,进行一番研究,或许还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石介论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家居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石介与胡瑗、孙复齐名,学术史上合称为“宋初三先生”。“三先生”的名字,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哲人可以举出不少,除儒学开创者孔子这位文化巨匠之外,朱熹也是从宋代之后影响甚巨的人物。作为中国近古时代大哲学家的朱熹,他那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在过去的近八个世纪里,高踞官方正统哲学的宝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理论基础和世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元明清三代的中国思想界,  相似文献   
4.
孙复论     
孙复抨击佛老,推重儒家道统,是宋学重要先驱。他以《春秋》名家,认为孔子著《春秋》目的是“尊天子,黜诸侯”,以春秋无道,因而有贬无褒,事事黜之。他对汉唐以来的章句注疏之学持否定态度,他治《春秋》舍传求经,直抒“圣人”微旨,在学界造成新风气,对宋儒义理之学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学术价值不算高,但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潮的观点:北宋理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传统的说法,理学由周敦颐开山,经程颖、程颐、张载、邵雍的发展而初具规模;二程的“治学”后来独领风骚,蔚为大宗,“程门弟子”传播师说,尤其是扬时“传道东南”,直接开启了南来的理学。这个观点是如此的流行,以至于人们提起理学的发生,就非周、程、张、邵所谓“北宋五子”不谈。原始反终,这一说法是朱竟为了突出强调自己所师承的那条学术线路才真正上承“孔孟道统”,而在被称之为理学史开创之作的《伊洛渊源录》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经由《宋史·道学传》等的推衍,再加上南宋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朱表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考察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通书》的流传情况 ,以及历来对两书关系的争议。下篇论述周敦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认为周敦颐之所以能成为理学开山之一 ,主要表现在他努力尝试从本体论角度建立儒学的宇宙论和心性论 ,使儒学能够开始真正从本体论层面上回应来自佛道二教的挑战 ,并且为宋明理学初步提供宇宙本体和道德本体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该著将儒家思想学说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的挑战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应,作为其考察的起点,采用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潮流的研究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理学发生的过程。作者突破了传统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框架的单维理学发生说,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重建起理学发生、发展的轨迹,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理学具有的内涵和特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讨论了儒学更新的必然性及途径,儒学更新的表现,理学思潮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对古文运动、孟子升格运动、佛道二教的挑战与时代问题均有详细分析。下篇讨论了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石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理学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