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人能有意义地对他自己谈论他个人的私人经验吗?二、人能告诉其他人关于他的私人经验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7日至12日,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澳大利亚的30余位学者济济一堂,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这是继1983年10月在中文大学举行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同类性质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 与会学者对发生于20世纪的“哲学的语言转向”给予了高度重视。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在研讨会开幕辞中指出,分析哲学是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而语言哲学更是当代英美与欧陆都同样重视的显学。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蒯因、达梅特等人均主张研究哲学的方法应当是把传统哲学问题转化为有关思想的语言问题,此一转向明确而深刻地表征了20世  相似文献   
3.
《国内哲学动态》79年第四期、第八期和80年第二期共发表了三篇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推动。韩学本同志的《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力图把马克思的异化观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以来苏联和东欧哲学家对马克思异化观的评价。但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异化思想,在内容上和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中的语言和逻辑分析训练徐友渔(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00732)一、方法的重要性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凡事应讲究一个方法。方法对头,做事可能得心应手,方法不对,则可能事倍而功半。做学问应不应该讲究方法?搞哲学研究应不应当在方法上专门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5.
伯特兰·罗素(Russell,Bertrand Arthur William,1872—1970),英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写了数千篇文章和60多部著作,其中重要的并有很大影响的就有10多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一书则比较全面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提出了与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迥然相异的语言意义观和一系列新概念,如意义即用法、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等,这方面的材料在我国陆续地有所介绍,人们可能比较熟悉.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书中还用了很大篇幅讨论遵守规则(follow rules)和私人语言(pri-vate language)问题,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似不多见.在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争论成了长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学者之多,讨论的时间之长,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之多,在当代都是少见的.为了帮助国内读者详细了解有关情况,下面仅就目前能掌握的资料,大致依时间顺序把问题的提出、争论的展开和研究的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文学系凯南讲座哲学教授理查·罗蒂(Richard Rorty)偕其夫人于1985年6月27日抵京,进行学术访问。罗蒂教授是目前美国比较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哲学和自然的镜子》(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1979),该书曾获美国哲学著作奖。在该书中,他认为,近代哲学,以洛克、笛卡尔、康德等人为代表,把认识论置于中心地位,把人的精神比作一面描述和反映实在世界的镜子。这种哲学传统应该打破,不应再把哲学的任务当成是批判地反思各个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他提倡一种“没有镜子的哲学”,这种哲学即可以维持自然科学的地位,同时又肯定文学艺术的价值。他所以一直致力于把以詹  相似文献   
8.
评“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哲学,这是本世纪西方哲学最值得注意的时尚之一。这一点尤以英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为甚。英美哲学家把研究哲学的方式和风格的这一重大转变称为哲学中的“语言转向”,这似乎来自于罗蒂(R.Rorty)编辑的“The Linguistic Turn”一书的书名。采用这个称呼,细究之下会涉及到“语言学哲学”(Iinguistic Philosophy)和“语言哲学”(philo-  相似文献   
9.
我是如何研究罗尔斯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渔 《世界哲学》2008,(4):97-102
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学术活动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我们研究室成员有价值的、有一定原创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取得这种成果的研究心得、经验和方法。搞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记得我念研究生和刚毕业的时候,我们那一批人的气势真是春风得意、所向披靡,因为“现外”是_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你外语好、头脑灵活,一搞一个准,我们纷纷跑马占地,先下手为王。  相似文献   
10.
讨论     
蒉益民:关于罗尔斯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相关性,徐友渔认为,目前中国因为社会剧烈转型初期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存在的社会不公正是粗糙且一目了然的,而像罗尔斯这样的西方理论只是在社会体制相对成熟和健全的条件下谈公正问题,所以把这种理论原封不动搬来解答中国问题是不可取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哲学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为中国的将来尽可能地多设想几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