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易传》通过对《易经》进行诠释,表达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从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社会和个人人格三个层面,可将《易传》人文精神宏观地分为:"大德曰生"、"天下随时"的宇宙精神,"保合太和"、"容民畜众"的爱民精神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易传》中这些人文精神中"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的原则、"损以远害""明罚敕法"的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对当代生态保护、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个人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给出了践行标准,也为人类文明的合理发展提供人文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以来,以中国传统经典为依托的民间读经渐渐兴起。在民间自发的读经活动中,儒家学者作为一个掌握传统儒学理论资源的特殊群体,不失时机地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秉持的儒家精神,为此次传统复兴躬身倾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儒家学者以"义教"为主要形式、以高校或民间书院为重要依托的民间儒学教化探索,分别从城乡不同层域展开。儒家学者的民间义教,不仅为民间传统经典诵读与教化树立了规范的学术榜样,而且为现实层面的德性秩序建设做了现实的努力。体现了儒家的天下情怀,也展现出21世纪中国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