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监狱警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监狱警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抽调研究,发现调查对象倾向于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且其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通人群,在对应对方式有效性的评价(认识)、采取的应对方式(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三者之间存在一致性;男女狱警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且差异显著。这提示我们在进行应对方式干预时要注意男女狱警不同的两性特征和角色期望。  相似文献   
2.
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徐小燕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374
巴昂(Reuven Bar-On)是以色列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设在丹麦的国际应用情绪智力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促进社会与情绪学习协会和美国鲁特加斯大学情绪智力研究联合会的合作者。作为国际上较早研究情绪智力的专家,自198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有关情绪智力的界定、测量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他首创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进辅  杨东 《心理科学》2003,26(3):415-4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和“感觉-行动”模型、功能性推理偏好以及身体意识发展的不成熟等观点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做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从进一步深入探讨尺寸匹配误差与假装的区别、完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开展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劳动力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巨大变化,工作-家庭冲突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工作、家庭与个体三个层面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后果变量及干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前因变量主要包括工作与家庭层面的压力、特点,性别等;后果变量主要涉及个体的工作家庭满意感、组织承诺、离职和心身健康;干预策略涉及家庭友好政策和个体应对方式等。作者认为今后研究可以在工作-家庭冲突积极面、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生育价值观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进辅  童琦  毕重增 《心理学报》2005,37(5):665-673
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和小样本测试的统计分析等提出了生育价值观的理论构想,以此为基础自编了育龄青年生育价值观问卷,并对正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生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体系,包括3个二阶因素和9个一阶因素。该研究所构建的生育价值观理论结构比较合理,初步编制的量表需修订和完善。本研究可以为继续探讨人们的生育价值观特征提供有意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二年级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最好,并且在人际领域和意识领域的发展形态略不同。(2)相比男生,女生更容易形成同一性前闭状态,并且更容易在人际领域处于同一性混乱状态。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多处于同一性前闭状态。(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获得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状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编词汇选择问卷对639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和乐观的;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男女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总的趋势上相当一致,但一些具体项目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表现出广泛性和个体差异;必须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价值观中,公私观处于主导的地位,人生价值观的性质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主张“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还是主张“先私后公”甚至“自私自利”,抑或主张“公私两利”,历来是不同公私观点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公私观特点将会对其人生道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国青少年的公私观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假设价值观结构由对人的价值观、对物的价值观和对事的价值观共同构成,分别使用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调查了来自师范、农业、医科和综合型大学的各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1)值得喜欢的人主要有亲人、好友、恋人、明星、政治家、经济家、艺家、科学家、军事家等9类;(2)值得喜欢的物主要有消闲类、书刊、自然物、食品、衣物、高科技产品、金钱、交通工具、居室、化妆品等10类;(3)值得喜欢做的事主要有娱乐、运动、求知、旅游、友谊、享受、求职、修养、爱情、助人、劳动、成就、求美、权力、性欲、奉献、宗教活动、宣教等18类。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1)值得喜欢的前三类人分别是亲人、好友、恋人;(2)值得喜欢的前三类物分别是书刊、金钱、高科技产品;(3)值得喜欢做的前三类事分别是成就、友谊、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