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启动效应被严格界定为先前刺激对后续无关情境中的行为反应产生的无意识影响,而且启动对象应是某种认知表征或思维过程。启动研究最早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后被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并逐渐发展出概念启动、心理定势启动和序列启动三大启动范式及诸多新技术。已有研究存在启动术语混淆和实验者效应等内外部效度问题,其中最大的争议为启动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探讨启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玥  窦东徽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78-1889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自我控制是人们依据对事件整体的高解释水平方式而非局部的低解释水平方式做出决策和完成任务。对时间折扣、坚持和健康行为以及前瞻性自我控制的研究表明高解释水平会促进自我控制。高解释水平是通过改变对诱惑的加工(包含对诱惑的态度和诱惑的激活模式)来促进自我控制, 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目标和任务属性(重要性、难度、效价、完成时间和呈现方式)以及解释水平线索属性(外显和内隐)的调节。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自我控制研究可以拓宽自我控制双系统理论和资源理论的视野, 如提供可能的边界条件和认知机制。未来研究还需要深入挖掘解释水平影响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和生理基础, 重视心理距离的影响以及加强对自控能力的长期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间关系的分歧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考察网络社交倾向的调节作用及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自我同一性实验问卷以及强迫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倾向对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线下社交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有消极预测作用;但对于线上社交倾向的大学生,中等程度的网络同一性实验会积极预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之,网络同一性实验整体上不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但若把握好"度"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欲之蔽:物质主义对亲环境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  王鲁晓  蒋奖  孙颖  张玥 《心理科学》2018,(4):949-955
纵观现有研究,物质主义较稳定地负向预测个体的亲环境态度、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以及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中的资源回收和节约行为。至于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中的绿色消费,研究结果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不一致。基于环状价值观模型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物质主义可以同时影响亲环境态度及行为,也能通过亲环境态度影响行为。未来研究应当增加对物质主义与亲环境态度、行为间因果关系、内在机制的探讨,以及提升现有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