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潮流。现根据论文和会议资料,对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解决人生两大基本矛盾(即殊相和共相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时候,是从伦理学入手的,这和西方文化从本体论或认识论人手的解决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这种从伦理学入手的解决方式认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休谟的认识论近年来休谟认识论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休谟认识论的本质。传统的观点认为休谟的认识论是唯心的和不可知论的。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经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其认识论中有许多唯物主义的因素,其不可知论也不是绝对的不可知论。首先,休谟认识到观念是以感觉为条件的。他并未一概否认感觉印象有任何客观来源。他认为“外界对象只是凭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所认识”。在这里他是承认了感  相似文献   
3.
1986年一月份,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美国英文《中国哲学》杂志主编成中英先生,应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书院邀请来京,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了九次演讲。演讲的内容涉及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各自的得失、彼此的冲突及相互间的融合,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等问题。而演讲的中心内容则是成氏自己所提倡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成氏首先强调地指出方法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西方哲学的演讲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