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介绍到中国,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精髓,探讨箱庭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箱庭治疗室,开展心理临床实践,并在<心理科学>上发表国内第一篇"箱庭疗法"的综述文章、个案报告和基础研究报告,其专著<箱庭疗法>亦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期间还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从事心理咨询及箱庭疗法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有效性已得到了验证,在中国心理学临床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应激及应对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研究最多的重要课题之一,青少年的应激及应对问题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与成人应激及应对研究的比较发现,对于青少年的相关研究是不足的.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应激及应对研究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1)应激与应对的评定方法问题;(2)缺乏纵向研究与跨文化研究;(3)研究对象范围较窄,对大学生的研究偏多;(4)缺乏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成绩水平、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和外语成绩的差异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外语成绩及格组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低于不及格组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不及格组学生;女大学生的外语成绩、自我效能感及能力因子和挫折因子上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女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文科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和外语成绩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文、理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2)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性别、专业、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效能感的能力和挫折两个因子是外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健康观认知构造的中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大学生关于健康观的认知构造,并对中日大学生健康观的认知构造进行比较。通过对收集到的日常生活的健康观数据进行处理,制成了一个包含50个项目的问卷,然后对收集到的儿8名日本大学生和81名中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了健康观认知构造的五个因子,即“自律性”(因子Ⅰ)、“主观自我”(因子Ⅱ)、“身体因素”(因子Ⅲ)、“心理因素”(因子Ⅳ)、“健康习惯”(因子Ⅴ)。中日学生的健康观认知结构在Ⅰ、Ⅲ、Ⅳ因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日昇  徐洁  张雯 《心理科学》2008,31(3):681-684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与实践长期存在脱节现象;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需要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科学化.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所面临的这两个问题.本文对质性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对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者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19次个体箱庭和2次家庭箱庭治疗,对一名12岁复杂哀伤的丧亲女孩W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1)箱庭治疗能提高丧亲青少年的个体和家庭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和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2)W的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自我治愈力展现四个阶段;(3)W的哀伤经验经历了在治疗者促进下分享—象征性表达—主动地象征性表达—直接而主动地表达哀伤经验最终获得哀伤任务完成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即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归因方式问卷的总分与气质性乐观、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归因方式的自身性维度上,乐观者、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持久性和整体性维度上,对可控性低水平事件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对中、高水平事件,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比乐观者更悲观;(3)归因方式对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气质性乐观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背景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7,30(1):151-154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将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是这一趋势下的成功尝试。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背景是家庭治疗与游戏治疗的整合以及箱庭疗法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临床实践包括家庭评估、家庭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师督导,这些临床实践的开展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7,30(3):661-665
箱庭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箱庭疗法对儿童心理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6~10岁小学儿童共12名,每人制作一个箱庭作品,发现其呈现以下特征:箱庭的主要导人形式为“见证人的言语引导”;平均制作时间半小时以上,制作过程谨慎;玩具移动频繁,为了表达主题,追求美观和表达动态的场景;玩具种类主要为动物和建筑;动沙的次数增多,力度增强;空间使用以“占满”为主,但围绕主题摆放;作品主题明确丰富,包括“生活场景类”、“动物世界类”、“战争场面”和“其他类”;儿童与见证人间的互动是为了询问制作规则,寻求帮助和求得认可。  相似文献   
10.
幼儿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5,28(4):788-791
研究选取了10名幼儿(3~6岁),对他们的初次箱庭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给幼儿介绍箱庭时通常需要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在场,利用玩具在引导幼儿熟悉箱庭时发挥重要作用;幼儿箱庭制作时间都比较长;玩具选择以动物类为主;制作过程中频繁移动玩县;空间使用以“占满”类型为主;大多数幼儿制作时都不动沙;作品主题以“无明确主题”为主,有明确主题的主要为“动物世界类”和“家庭生活类”;制作过程中幼儿主动与见证人之间的互动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