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杜书瀛小传     
杜书瀛(笔名田中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编委.当代文艺理论家.山东省宁津县人,汉族.1938年7月19日出生于抗日干部家庭.父亲杜子甫在抗战时期曾任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第一军分区政委,1942年6月19日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父亲去世后,杜书瀛跟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母亲,在颠簸中读小学.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行动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通过对海南文昌本土艺术资源的发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采用美术的方式,用真正的艺术教育唤醒当地孩子的梦想,引导学生发现本土的特色文化,培养乡村孩子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属性的中心性程度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归纳推理中存在属性中心性效应,中心属性比其他属性(次中心属性、再次中心属性)更能影响归纳推理。但属性中心性效应的出现受到了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相似性程度的制约,当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的相似程度高时,中心属性比其他属性更能影响归纳推理;随着相似性水平的降低,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越来越弱,而次中心属性、再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则会依次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到最后当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的属性完全不相似时,最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达到最高水平,而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则降低到最低水平。由于再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的最高水平没有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而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的最低水平却显著低于随机水平,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完全不相似的情况下,被试将确信不能采用中心属性来进行归纳推理的力度判断,而采用猜测的方式选择了肯定可以排除的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这体现了具有不确定的归纳推理活动的过程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有机造型设计的发展,主要是来自于19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产业社会现代化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在整个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都是以追求高度的经济成长作为发展的前提,因而在此期间,整个设计领域也就当然受理性主义及使用效率主义等经济原理的支配.例如包豪斯(Bauhaus)所代表的现代主义以及简约主义等设计思想,都是在此前提下所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传统版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式,这种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长期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社会大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传统版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客观现实。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版画形式,即数字版画。但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数字版画依旧处于初始阶段,水平不是太高,而且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将数字版画和传统版画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创新已经成为版画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月份牌"是上海城市化、世界化进程的历史守望者,在那里,它或许是乱世浮生中的一道幻影,或许是十里洋场的一抹孤虹。它时而明丽地展现媚艳的气质,时而又高雅地演艺古典的风情。清新、高贵、娴静、时尚……无数美好的词汇都给了"月份牌"大师笔下的女性,使"月份牌"中女性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在我看来,那些曾经美丽的女子就像是照相馆中拍下来的记忆,用一种刻意的姿态去证明上海滩女性的独立,去显示她们张扬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元代自世祖1260在北京建都起,至顺帝1368逃出北京而亡的一百零八年间,诸帝及皇室都重视佛教。史载“元兴,崇尚释氏”(《元史&#183;释老传》),世祖忽必烈即位前,便邀请西藏名僧八思巴东来,即位后又奉其为帝师,使掌全国佛教,并统领西藏政教。  相似文献   
8.
肖涵敏  杜文久  张婷婷 《心理学报》2011,43(12):1462-1467
多级评分项目由于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被试的信息而被广泛的使用。本文首先通过引用一个多级评分的数学试题, 给出了项目节点这一概念。假设被试在项目节点上的正确反应概率为二参数逻辑斯蒂模型之下, 本文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多级评分项目, 得出了三个评分模型, 其中一个和等级反应模型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鉴于我国目前考试测量所使用的多级评分项目的形式, 可以运用本文所述的项目节点的方法将项目评分模型统一提出。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与文论的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 2 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文艺学置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时代巨变中 ,审视和剖析它所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认为 :新时期的中国文论处于旧的文论范式将破未破、新的文论范式将立未立的新旧交替状态中。从一元文化时期意识形态话语的宏大叙事 ,到社会经济政治转型中文论话语的多元并峙 ,以至市场经济及全球化过程出现后 ,意识形态重新整合所带来的文论话语多元对话 ,中国新时期文论经历了一个由超离政治话语束缚、走向理论之本位常态 ,而最终又在新的多元综合的时代重建其意识形态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元代自世祖1260在北京建都起,至顺帝1368逃出北京而亡的一百零八年间,诸帝及皇室都重视佛教。史载“元兴,崇尚释氏”(《元史·释老传》),世祖忽必烈即位前,便邀请西藏名僧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又奉其为帝师,使掌全国佛教,并统领西藏政教。元代以后设宣政院,“掌天下释教”,从政治上控制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