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1.
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从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文章试图以儒家思想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为宏观背景,探讨犹太教与儒教的文化交往与涵化,分析开封犹太人认同儒教的种种表象以及形成这些表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倩红  刘百陆 《学海》2012,(4):186-190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而规模日渐缩小.加上与其他社团联系网络的断绝,最终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社团的地位.本文从环境社会史的视角入手,对存在约八百年之久的开封犹太社团进行总体分析,指出其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有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深刻缘由.  相似文献   
3.
门德尔松是犹太启蒙运动的奠基人,也是把犹太民族从传统犹太教的禁锢中带入现代社会的第一人,因而在犹太民族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评析了门德尔松的宗教哲学思想及社会政治思想,肯定了他对犹太教变革及犹太解放运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他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那么中东更是一个诡谲无常的综合舞台,在社会术语中,“政治流沙”、“世界火药库”、“文明冲突的发射源”等成了中东的代名词。历史学家、宗教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文化学家都格外关注这一多事之地。当四次中东战争的硝烟慢慢散去、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渐渐平息、和平理解的希望刚刚升起之时,2000年9月28日以来持续发生的巴以冲突,又使巴以人民再次经历暴力、痛苦与磨难。巴以冲突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与宗教的一个热点,本刊特邀专家撰文,从宗教的角度来解答读者的疑惑。  相似文献   
5.
住棚节是犹太人的重大节日之一,与逾越节、五旬节并称为三大朝觐节,它以回忆本民族的艰苦历程、居安思危、庆贺丰收及憧憬美好未来为主旋律。 住棚节,也叫结茅节、结庐节、圣幕节、收获节或棚舍节,希伯来语为Succot,英语为The Festival of Booths。节  相似文献   
6.
张倩红  朱晓 《学海》2011,(3):73-79
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对犹太人的驱逐是欧洲历史上发生的首次大规模驱犹事件,凭借犹太人对王权的依附,王室对犹太人严重剥削,导致犹太人对王室财政支持能力下降;犹太人从事放贷业引起中小地主的土地流转,集中到教会和大贵族手中,对王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爱德华一世企图鼓励犹太人改宗,但是犹太人对本民族宗教的坚定信仰使国王的政宗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英国国内频繁出现的血祭诽谤案引起普通民众反犹情绪高涨,这一切最终导致爱德华一世驱犹事件的出现,并为欧洲大规模驱犹树立了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7.
正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犹太教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随着犹太人涉足东方,犹太教就已进入中国社会。中国学者对犹太教的关注始于清代,清末著名史学家洪钧在《元史各教名考》一文中对犹太教作了初步考证。①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多,犹太学逐渐复苏,犹太教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出版了与犹太教相关的著作14部,译著21部,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