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管子·侈靡》篇素称难读。明刘绩言“此篇多错简,不可读”(《管子补注》),朱长春言“《侈靡》大奇,宿儒难解”(《管子榷》)。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对其文通篇校理,又撰长文《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后收入《奴隶制时代》一书)分析剖判,辟路蓝缕之功卓然可鉴。然笔者对郭老《侈靡》篇作于公元前190年前后的西汉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化哲学论纲庄春波一、关于"文化哲学"问题的提出每一种科学都有其反思领域,可称之为该学科的"元科学"或"科学哲学"。这个领域上是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中介,对该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和方法论功能。在科学发展的某些阶段上,对元科学的需要之迫切性会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3.
我在《侈靡篇时代与作者蠡测》(《管子学刊》1990年第3期)一文中证明了该文作于齐湣王十二年十月左右,作者是苏秦。在这篇文章里,着重对作者苏秦的精神人格思想倾向学术渊源诸问题作进一步的追溯。一、《侈靡》篇的纵横家倾向与作者苏秦的精神和人格苏秦是战国纵横家之集大成的人物。《侈靡》篇既为苏秦所作,则应入于纵横家者言一类是自不待言的了。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派和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渊源、文化土壤和现实背景。是孤立地、抽象地解读研究对象的文本,还是把它置于具体历史条件之下来认识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同的。我们研究《墨辩》逻辑学,同样也要注意这类方法论问题,不仅要考虑一般背景,还要考虑宏观大背景,不仅?..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成定论。然史、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儒发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策建元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家,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补《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崇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宗更化易政,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其伪造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基本动机。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管子·法禁》是吕礼上齐湣王以难孟尝君的策论,《法法》是荀子等稷下先生与吕礼国策之争的记录。本文试以文史互证,将这两篇文字背后的田齐失政史事作一钩稽考论。一、《法禁》与《法法》对读罗根泽将《法禁》、《法法》与《韩非子·定法》诸篇比较,谓其为战国书(详《诸子考索》448页)。此固然不错,然以这两篇对读更足引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由早期朴素的阴阳说到战国以后的哲理化了的阴阳学派之间,也一个由此及彼过渡的中间环节至今尚未弄清楚,那就是道家、阴阳家以及《易》学是怎样互相衔接、交汇、渗透、融合的呢?是什么人完成这样一项工程的呢?它们的交绥点在哪里?其后又发生了哪些流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我认为,稷下的环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人物。本文将对其人、其学、其书及其后学的某些问题作扼要的论述、考察其渊源、流变的脉胳和走向。这个尝试虽有些大胆而唐突,却值得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盛赞《管子·问》篇,“以文章言,此篇可与《楚辞·天问》并美,确是奇文”。奇在何处?赵用贤谓,奇在“文法累变而不穷”(并见《集校》),此乃舍本逐末之见。笔者以为《问》篇之奇,在于它的正文原是一篇真实的春秋时代齐国国家社会调查统计纲目,尤其在于六十几句设问准确真实地反映了该文产生的时代、社会的基本面貌。本文尝试作一下披沙捡金、出玉于璞的工作,以期揭示《问》篇及其时代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庄春波同志的论文集《古史钩沉》近期即将付梓。《古史钩沉》一书,是作者历来从事古史研究撰写的论文中精选的二十余篇论文的集结。其中,部分论文已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另外部分论文则是尚未发表的新作。该书的特点很突出,即选题大多与先齐史、齐国史、东部古国史、《管子》学、稷下学等方面的选题有关。例如,以《华族溯源》为代表的一组论文,考论阐论了先于夏,又与夏并存的一个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