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同伴团体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估和学校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同伴团体、社会功能、同伴接纳以及学业成就的资料,旨在考察同伴团体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在学业成就上有很高的同质性。学业成就与社会适应无论在团体内的个体水平还是在团体水平上都密切相关。而且,团体的学业表现是个体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间的重要调节因素,表明团体学业规范对个体水平上学业成就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有增强或是减弱的作用。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同伴团体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磊 《宗教学研究》2017,(1):270-275
本文以殷商烄祭仪式为范本,通过神话和信史的互证指出儒家一系的原型是祈雨祭祀活动中的牺牲者。他们经历了从帝王祈雨到巫女祈雨转变的历史过程,而巫女阴柔的性别特点是许慎以“柔”原“儒”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力图探究儒家之“德”与巫术祭祀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认为,祭祀过程中主动牺牲自我以保全他者的诚恳态度就是德的本质属性,而祭祀主体最终安然无恙的宗教现象显示出德的神秘护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