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摆在目前我国哲学面前的,未必有比加强哲学同部门科学的联系的任务更重要的了。必须十分具体地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确定专门科学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及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可惜,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物质现实的客观存在,归结为物质现实的第一性和可知性的强有力的倾向是解决这个任务的一定的障碍。在大量发行的出版物《反映论》中,我们可以碰到下面这些说法: “我们将重复一下,部门科学(每一门科学和所有的科学)也给我们提供关于存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苏联和一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进行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十分活跃的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是一定矛盾的不断发生、发展和解决以及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矛盾,等等。因此,起着探照灯作用、照明着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应当经常分析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产生的矛盾。在个人迷信时期,哲学—社会学研究的这个重要部门曾被忽视了。十分自然,反对个人迷信的斗争把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到了首位。我们的哲学战线——指的是对于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的探讨——不论在对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的认识的本质问题是认识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论在全部哲学史上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个公认的看法。对于一般哲学说来,作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唯物主义形式和唯心主义形式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得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一致观点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现。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其中某些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任何反映。结果,认识同意识绝对等同起  相似文献   
4.
这是米丁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八至二十二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的“第三次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社会学杂志编辑部代表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见本期第88页——编者注)上所作的报告。保加利亚《哲学思想》一九六五年第四期发表了这个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主要是介绍苏联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的简要情况;二、着重谈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三、主要谈的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相互关系。作者大谈社会主义制度下唯物辩证法的新特点,强调社会统一决定着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在这个统一中的作用和表现的特点;虚伪地强调辩证法的普遍性,还批评了提倡有所谓两种不同类型的辩证法的主张和“无冲突”论。他着重谈到的问题有: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没有对抗性矛盾,只有这类矛盾的个别的、局部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除掉基本的非对抗性矛盾外,在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同个别旧残余之间”“还存在着对抗性对立面的残余因素”。二、“整个说来,社会主义社会是统一的,它不被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个别现象和过程中,统一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是可能存在的”,不过,“没有象剥削社会所具有的那种绝对性和不可逆性”。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这个原理是普遍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某一个具体的非对抗性的内部矛盾中,对立方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还并不意味着它的社会统一也同样是相对的”。例如,工农联盟这个统一在社会主义阶段就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四、社会主义社会有基本矛盾,这就是“人民群众的无限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经济和精神财富的生产所已经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观因素的作用大大增长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不再是自发的过程”,“变成了自觉指导的有计划的过程”。同时,他批评了那种认为生产关系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的标准在这里已不适用的观点;指出主观因素作用的增长同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没有共同之处;还认为按生产原则建立党组织和把党和苏维埃机关划分为工业的和农业的那种作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在谈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分歧的原因时,重弹了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的一些老调,说什么“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建设新社会的不同阶段上”,由于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主义建设形式不同,以及这些国家的历史特点等等,“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一定的矛盾”,说什么“甚至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最尖锐的斗争形式,按其本质、按其内容说来都不是对抗性的”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马克思主义(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历史必然性)的创立和创造性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在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而且首先和主要地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领域完成了伟大的革命变革。因而便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在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时候,必须从一定的方法论要求出发。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和过去社会形态的矛盾的质的特点。在社会中有着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都起作用的矛盾。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它们都有特殊的表现。例如,不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都出现过同样一些矛盾,但是,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一种方式,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这种矛盾则表现为另一种方式。如果不作这种区别,如果在分析矛盾时不考虑到这种区别,便不能揭示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