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关于八卦起源问题八卦是无字天书,其神秘性在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关于它的起源,言人人殊,有过种种假说。郭沫若认为,“八卦是既成文字的诱导物”,先有坎、坤、震、兑等古文字,减省笔画、改变方位,衍为八卦符号。范文澜认为,“八卦出于图画文字。”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非而来,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标准化的“兆”。  相似文献   
2.
3.
象数思维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在我国思想史上,形成一脉相承、独具特色的思维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数思维方法。象数思维方法,几千年来不断充实,久而弥新,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持久的魁力。象数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卦象和交象。八卦即八种象。所谓"卦者,挂也"。挂上一种直观的象,以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想象,目的是便于论理。《周易》蕴含的象数思维模式,可分两大类。一,"取象"比类,即因象以明理,着眼点在"象",可称为象学;二,"运数"比类,属"极数通变"思维途径,着眼点在'"数",可称为数学。二者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唐明邦一、《想尔注》是道教祖师传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创建初期的珍贵文献,道教祖师张陵、张衡、张鲁共同撰述的道教经典。对老子《道德经》进行别开生面的诠释,全...  相似文献   
5.
“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医易相通,久有定论。《周易》象数思维模式,被誉为“宇宙代数学”。其取象、运数比类思维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锻炼理论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不失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助产术”。《内经》运用的脏象分析和“比类取象”方法,同《周易》象数思维方法息息相通。《内经》创立整体综合治疗医学体系和“四维”(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综合辨证医学思想,既取法了《周易》的比应、互体、旁通等简单象数分析,也渗透着爻辰、纳甲、卦气等象数模式的内容。在思维方法上,不难发现,医与《易》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与时消息”的节律观、“唯变所适”的常变观。此乃医易相通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6.
道家致思倾向的基本特色 中国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文化史上,有着卓越贡献。春秋末年,儒墨同称“显学”;战国初期,则道墨相互争胜,故孟子谓当时士人,“不入于杨,则入于墨。”儒、墨、道三大学派,鼎足而立。由于所代表的社会阶级不同,赖以建立其思想的科学基础不同,其学术思想的旨趣显然各异。因此在认识论上,各有不同的特色。探讨道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作用,应当从探讨其认识论上的基本特色开始。这就不能不同儒、墨略加比较。  相似文献   
7.
卿希泰教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一卷,1988年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已有180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道教史,这还是第一部。它填补了道教学术研究的一大空白,第一卷具有以下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 纵览中国思想史,历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无不认真研习《周易》,从中汲取治国理财的思想营养。这部名列“五经”的古典文献,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人才。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周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典。《周易》的治国理财之道,在中国古代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其影响早已及于东方各国。当今东方邻国的治国理财思想和企业管理思想中,不难发现,《周易》所展示的东方文化思想依然保持着某种活力。  相似文献   
9.
一、创建东方企业文化,乃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经济腾飞的现实中,人们强烈地意识到具有东方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推动企业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成功的企业无不具备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精神”,本田公司的“本田精神”,都是企业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这种精神力量对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企业文化包含多重文化结构。企业技术装备,文化设施,企业环境,可谓企业文化的外部结构,当人们谈到某企业的良好信誉时,首先是指它的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信得过。人…  相似文献   
10.
范长生又名蜀才,是隐居青城山的高道,成汉政权封为西山王、尊称天地太师。精于《易》,后人辑为《周易蜀才注>。或分析《易传》辞语,阐扬易理,或剖析卦爻象,发明易义;其卦变思想,补救虞翻之偏;在易学训诂学上亦颇多贡献。充分反映巴蜀易学同道教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