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研究基于具有良好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使用多水平建模,分析了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的心理环境特征对10826名小学4~6年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途径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及学业成绩中分别有10.0%和33.3%的变异来自学生个体以外的学校因素。(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学校学生总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总体和学生个体知觉两个层次的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相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相对较强。(3)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受到学校所在地、学校师资水平、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调节。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处于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庭年收入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作用;对处于农村、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性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仅部分中介其作用;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强度受到学校所在地、师资水平和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采用多水平建模分析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12,023名小学4~6年级学生报告的学校心理环境特征对同学校12,019名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超过24%的变异来自学生以外的学校和区县。(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和生源特点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水平的心理环境特点仍然可以显著解释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10%~24%的学校间变异,其中公平与公正感的作用相对最强。(3)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具有累积性,并对女生、来自收入较低家庭、来自总体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更强的保护性作用。本研究扩展了学校心理环境的多水平分析,为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开展学校心理环境的评估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