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
段锦云  周冉  古晓花 《心理学报》2014,46(10):1591-1602
研究设想给决策者“贴标签”会影响其建议采纳, 即当决策者受到某一词语或文字(标签)的描述, 其往往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通过三个依次递进的研究, 探讨在有无获益希望及公开与否三种不同组合的决策场景中, 启动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对其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2(正面自我标签:启动/未启动)×2(获益希望:有/无)组间设计, 实验2和实验3分别进一步研究无获益希望的公开场景和有希望获益的不公开场景, 分别以91、135和96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更容易采纳建议; 无获益希望公开条件下, 受印象管理或社会赞许性影响而显著提高建议采纳; 有获益希望的公开条件下, 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启动使得其积极情绪得到提升, 并进而促进其采纳建议, 而积极意义发现在积极情绪和建议采纳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境相关性及其对“特质-工作结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情境相关性是指当情境能够对个体表达特质提供相关行为的线索时, 该情境即具有相关性, 它和情境强度共同组成特质激活的潜能, 并在工业组织心理学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情境相关性有研究提出情境维度说, 建立特质激活与评估模型。受到情境中相关线索激活, 特质表达为工作行为。在与不同水平各个维度的线索相一致时, 工作行为被评估为工作绩效。研究表明, 情境调节变量可以在3个水平提供特质激活线索, 调节“特质&;#8722;工作结果”关系, 如任务水平的工作控制、群体水平的领导行为以及组织水平的领导&;#8722;成员交换(LMX)关系等。情境相关性研究在人才选任、绩效管理、改善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反应线索: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一)与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二), 两个实验均采用2(调节取向:促进/防御)×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设计。实验一、二的被试分别是81和79名在校大学生, 年龄均在19~25岁之间。实验结果表明, 在言语反应线索条件下, 调节匹配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更高; 在非言语性反应线索条件下, 防御取向时, 调节匹配时人们显著提高了建议的采纳程度, 但促进取向条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促进取向下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对调节匹配具有干扰作用, 这个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