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远  吴学东 《学海》2012,(2):5-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揭示和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就在于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自觉地按规律组织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视角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研究和把握如下三个规律: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和不同群体职业实践相结合;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适合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及知识状况;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不能单纯以“社会关系的总和”去说明人的本质,也不能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简单地加进自然的属性以说明。人的本质,应该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而最能体现这种统一的应是劳动。如果说,作为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一般劳动”,揭示了人的一般本质,那么,具体的劳动则揭示了“每个时代历史地变化着的人的具体本质”。  相似文献   
3.
“三表法”是墨子认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尊天”、“事鬼”则是墨子的社会思想或宗教思想。就思想进路言,前者是后者的认识论基础;但是,如果对墨子的前后两种思想进行比较,人们又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现象──前者显然带有浓厚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而后者则无疑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性质。如何看待墨子思想中的这种矛盾现象?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一)所谓“三表法”,亦即墨子在《非命上》说:“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学术界一般都承认人类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前两种思维方式固其在哲学、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客观性和重要意义早已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但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其客观性直到前几年才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至于它的特点,至今仍是众说纷坛。有鉴于此,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之前,有必要对直觉思维的客观性、称谓及其特点作简要的说明。直觉思维在西方早已受到科学、哲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不但承认其客观存在,而且把它看成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吴远  邓姗 《现代哲学》2012,(3):57-6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实现路径中,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包括满足需要是理论接受的动力源规律、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双向互动规律、能动性与受动性辩证统一规律、认知接受与情感接受渗透影响规律、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起着支配作用。借助这些规律的指导,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大众的主体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