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观书法史,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字体的兴起,首先要有广泛的书写群体,书写人群形成规模,字体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书写者达成共识,新的字体优于旧的字体,然后才能完成新旧字体的替代。例如,隶书来自民间和下层书吏,正是因其便捷性优于篆书,而后才代替篆书成为官方的标准字。楷书代替隶书也是如此,都是先发自民间,再由官方统一推行,进而推动字体的演变替代。民间的、地方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较为成熟的新字体,在演变基本充分的基础上由官方完成其规范化和统一化。而印刷术发展以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书吏、写经人等文字书写群体的减少,客观上使文字的演化失去了广泛的书写基础。正是唐宋以来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汉字几千年来自然的演化进程才被大大延缓乃至停滞了。新形势下的电脑打字的普及,更进一步地延缓或改变了汉字几千年来自然演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