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证明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研究假设降低被试的主观年龄可减少老年人的主观老化体验。采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以主观年龄为自变量,分为"等于年代年龄"(控制组)和"小于年代年龄10±5岁"(实验组)两种水平,随机分配至两组的62名老年被试填写《个人老化体验问卷》,评估其主观老化体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后测中的主观老化体验不仅显著低于本组前测,也显著低于控制组,且这一结果不受被试最初自评的主观年龄影响。原假设得到证明,支持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年龄标识对老化意义的简单化建构了世俗的绝对老化观。  相似文献   
2.
刘甜芳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18,(5):1207-1213
为考察年龄建构的老化心理,采用质化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结合现象学分析法和使用扎根理论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发现,年龄建构了“增龄即老化”以及拒老、服老、怯老、终老等老化心理。老年人先以“不老之心”抵抗生理性老化;后屈服于并认可“落伍者”和退休者的老年身份;再因老年病的常态化对成为“累赘”和“负担”感到担忧;最后在恐惧和无奈中向人生告别。研究评估了结果的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效度作,分别为5、4.77、4.38分。  相似文献   
3.
刘甜芳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12,35(6):1513-1518
继Caplan的“公共卫生预防模型”之后,Gordon提出另一个综合性预防模型;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绘制了“心理健康干预光谱”; 美国国家研究所和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则进一步将“心理健康促进”正式纳入心理预防概念。“心理健康促进”是针对消极被动的传统预防而提出的积极主动的预防。心理预防概念的发展与更新,特别是将“心理健康促进”纳入心理预防体系,要求树立预防的全局观念,提高预防的针对性,将消极心理预防与积极心理健康促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