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法演禅师是中兴临济宗的一代大德,其禅风的最大特点是以临济、赵州等古德为格则,唯以本分事接人,从不不打葛藤、绕弯子,令学人在倍感自然亲切、简洁径截、干净利落的同时得到启发和受用。而他提持这种禅风的前提,则是他本人抵死参究公案的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皮栲栳禅思想。  相似文献   
2.
天然函昰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孟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趣观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具有深彻的悟境和圆满的见地,非人们所谓“以忠孝节义垂示及门”所能范围。  相似文献   
3.
六世纪华严学的谱系问题,汤用彤、田光烈、魏道儒、龟谷圣馨、河野法云等先生都曾加以研究,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他们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详考,指出:六世纪华严学主要由地论师提唱,但地论师而外,三论师和许多师承不明的论师亦是推动华严学的两股重要力量;六世纪华严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京兆、洛邺、并代、建康四地互动的格局,北周武帝毁佛后这一格局始被破坏。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汤用彤先生与龟谷圣馨、河野法云的六世纪华严学传承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坛经》中所反映的慧能禅的境界,认为慧能将以往禅宗中处于对待状态的心与境收归一心,在追求有限与无限合一的心灵之途上树立了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冯焕珍 《佛教文化》2007,(2):106-115
出家人所用的杖有三种,一种是锡杖,一种是禅杖,一种是拄杖。锡杖为金属制成,“杖头安环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四),是一种有声杖,  相似文献   
6.
冯焕珍 《现代哲学》2011,(5):97-103
白玉蟾的生卒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学界目前对此有两种看法:一认为他生于绍兴甲寅,卒于绍定己丑或以后,享年96岁或以上;一认为他生于绍熙甲寅,卒于绍定己丑,享年36岁。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受困于白玉蟾与彭耜师徒的神道设教而不知。根据白玉蟾本人的诗文与交游,可推定他生于绍兴壬戌(1142),卒于绍定己丑(1229)或以后,享年88岁或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