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会欣赏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智利著名女作家米斯特拉尔的散文《玫瑰树根》,就形象地揭示了“美在于发现”的深刻哲理——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纽带,同时也是一种不易达到的至高的境界。 什么是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作:“懂;了解。”《人学词典》释为:“主体通过信息把握客体的一种思维心理过程和状态。……是主体所达到的在一定层次上把握和再现客体的形式。” 从人与人的交往看,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应得到作为客体的人的认可。 具体说来,尊重别人的独特  相似文献   
3.
苏轼曾批评王安石,说他在文学批评上有“好使人同己”的毛病,认为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好使人同己”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的发展。当然了,同一性和相似性,是人们便利地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保证,没有足够程度的同一性,社会就会混乱无序而难以存在下去。但是,任何一种文明的延续还有赖于容纳差异,排斥差异,强求一致是反自然的,它只能造成社会的停滞和文明的毁灭。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耐人寻味—— 1906年的一天,一队沙俄骑兵通过彼得堡附近的半坦卡河上的爱纪毕特大桥时,指挥官为了向路旁行人炫耀军威,命令马队  相似文献   
4.
宽容一词,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一是“兼容”意义上的宽容。按爱因斯坦的解释,即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恰如其分的评价。即“容人之异”。二是“宽恕”意义上的宽容。指对别人的过错过失或别人有意无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谅解、容忍。即“容人之过”。这里,我们说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自爱,是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珍重及争取实现自己利益和理想的意志或努力。它包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社会价值的肯定和一切对自己有益的他人或事物的关爱,包括对自己的正当权利的维护。它对人的安身立命、交往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在人群中,自私者和自恋者最讨人嫌。相反,自爱的人最招人喜欢,他们是人际交往中的“如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