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尧  罗文豪  候亮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95-2404
在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中,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建言研究普遍认为, 当环境不支持建言时员工会减少建言行为。然而, 并非所有员工都会在逆境中放弃建言, 有的员工甚至会在逆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建言行为。为了回答员工何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这一基本问题, 探索员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效果, 本文将首先探讨建言韧性的概念内涵, 并开发建言韧性的测量工具。然后, 以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 对三种目标定向促进或者抑制员工建言韧性的路径和条件做出分析。最后, 探讨建言韧性对员工后续建言行为和领导者建言采纳的影响。本文回应并拓展了建言研究的前沿问题, 也为组织了解和培养员工的建言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国政府对创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创业活动日益活跃, 但失败率却居高不下。如何让创业者在遭遇失败后仍能保持再创业的意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拟综合采取横向问卷调查、纵向时间对比以及情景模拟实验的方法, 一方面探讨成就目标导向和社会比较在创业失败和创业失败学习之间的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分析创业失败学习、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失败和再创业意向之间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机制, 寻求由创业失败到再创业意向的不同路径, 这种探讨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依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在实践中指导创业者通过上行比较, 锁定学习目标, 激发再创业意向; 通过提高自我怜悯水平, 使创业者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激发掌握性学习动机, 确立再创业的意向, 对于创业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比较和自我怜悯的干预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